一晃眼父母来小城七天了,也是我要离开小城去上海的日子了。我坐的是下午七点半的车,提早和父母商量好,午饭后一起去我的家,我收拾房子,整理行李,她们两陪我说话。后来因为有了大弟早晨出发回上海的事,我和父母商量,早晨我因为还有自己的事,就不去送大弟了,爸爸送完大弟后,直接去大伯家吃午饭,我和妈妈在家吃完午饭,我带着妈妈先回我的家收拾行李,爸爸从大伯家直接坐公交车过来我的小家找我们。
全家人都是喜欢有计划行动的人,任何事前都要有明确的计划才行动。这个习惯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任何行动不会受人的因素影响,弊端是定计划时局限性大,会无端地被各种问题困扰。常常是事后发现有些事实际执行要比计划后再去执行简单得多。
饭是有利有弊吧!好在这个家的人都是极守规矩的,大多时候预定的事,一般都不会轻易改变。这次爸爸来小城,大伯约了吃饭的事,爸爸就天天惦记着这事,说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去一趟,当然老人的时间也不是多值钱,唯一顾虑的就是大伯年龄大了,她不想因为自己去给大伯造成麻烦,自己琢磨不提前打招呼了,随便抽个时间饭点过去,随便吃一口就回来,谁知大伯竟然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就等吧过去呢。大伯和爸爸是亲兄弟,爸爸八十岁,大伯八十六岁,每次爸爸来小城都要去看望大伯,但是很少吃饭,这次大伯说什么都要让爸爸过去陪他吃顿饭,就这样老哥俩约定的事就必须要兑现的。我和妈妈也是支持爸爸去一趟,八十多岁的人了,见一次少一次,人老了,要做的事就及早去做,以免造成令自己遗憾的事。
这是个离别的日子,从早晨送别完大弟,到晚上我离开小城,只是我和父母在谁先走这件事有了分歧。我的意思让父母先走,我总走了他们之后,再自己一个人离开小城,而父母说什么一定要先送走我第二天她们再回家,我不放心她们离家时不会断电断水,父母心疼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开小城。五十加的年龄离家还有父母送行,其实我心里是很期待的。只是父母年岁大了,我不想她们太辛苦。最终我对于固执的父母无能为力,既然不能改变她们,不如接受他们的决定。这是对于亲人我越来愈深刻的感悟。为人之女,我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对父母孝敬一点,但相比孝敬,如果顺着让他们更开心的话,我宁可选择顺着他们的心愿。好在父母身体健康,我的小家去车站也很近,出门公交车不到二十分钟的距离,父母想送就让他们送我吧!
在我的小城,这个季节的日落时间是下午五点,为了父母回家时,天还是不太晚,我决定提早出门,父母起先并不同我的决定,后来我说出门晚了,一方面天会冷起来,另一方面学生放学了,公交车估计不好坐。也许是父母对我的理由无力反驳,也许是他们心里也清楚我同意他们送我先走,已是让步,他们应该也让一步,总之我们很快商量妥当,提前一小时出门,我提前进站,去候车室等车,而他们送完我去吃个牛肉面回家,天晚了,就当给妈妈放假,少做一顿晚饭了。对于我提出的父母送完我去外面吃饭,我上车后吃饭的提议,父母起先也是不同意的,但后来在我的再三说服下才同意的。我的想法是妈妈一年四季人在厨房里,一日三餐,每一顿都要亲力亲为,在农村去外面吃饭不方便也就算了,如今来城里了,不如带她去外面尝尝外面的饭菜,就当给妈妈放个假,也是好的。爸爸对我的话很是赞成,他说以后进城就带着妈妈吃遍小区门口所有的餐馆,家里不开火了。爸爸的话逗得我和妈妈都笑了。
昨天五点半和爸妈在进站口分开,再见面应该要到一月后了吧!今天下午到达女儿家,从明天开始《上海生活》开启记录。人生就是一场接一场的奔赴,一面是父母,一面是自己的女儿,而我就像一个自由电子奔走在二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