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手机上真的会被偷听吗?
有一次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和家人聊到了一个话题,等回家看一下泡脚桶。结果进家门没多久,我刷了一下手机,APP上就给我推送各式各样的泡脚桶;
前天晚上队友嚷嚷着,要找个地方去泡澡。昨天一大早,抖音上就及时推荐了,最近的几家泡澡馆。而且有的还在活动中,优惠打折……
我在某宝上浏览了一个商品,过一会在头条上就收到了推送,一模一样的同款产品。
……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跟生活在动物园的大猩猩一样,一举一动,似乎都有一双眼睛在暗地里偷窥。
不然,怎么我跟朋友聊了啥,脑子里想到了什么,手机里搜到了什么,那双眼睛都看得一清二楚。
屡次如此精准地被推送各种信息,屏幕前的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我们是被“偷看”了还是被“偷听”了呢?
其实都不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我们身体里长出来的第三个器官,智能手机惹的祸。
他们会根据我们允许开放的权限,将手机里每个人的地理位置,购物习惯,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等数据采集到手。
然后在大数据工程师的研究下,根据算法分析归纳,再进行智能化的广告投放。我们就是这样子,在大数据算法下,“裸奔”而毫不知情。
这就是最终谜底。
02
信息茧房的弊端是什么?
这么做的缺点是什么呢?
就像我前文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只是大数据下的一粒棋子而已。不管是电脑端网页,还是手机端的各种APP。
只要我们还在用智能手机,就得被迫放开权限,否则寸步难行。
大数据会精准地投喂信息给我们。我们越喜欢什么,就越能看到什么消息;我们越讨厌什么,就越是看不到相关信息。他们甚至比我们的亲妈,更了解我们的喜乐哀愁。
大数据就是这样,一步步地把我们包裹起来。而我们则像蚕茧中的乖宝宝,对外面的世界,浑然不知。
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变成一只困在井下的青蛙,看问题的角度容易狭隘,固步自封。
尤其是遇到一些争议性的话题,如果收到的信息都是单方面的,我们就会片面武断地下结论。
殊不知,看不到全貌就去瞎BB,这样的行为真的很傻冒。如何才能打开头顶的这片天空,逃出信息茧房呢?
03
11条护身大法,帮你穿上保护衣,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信息泄露
这里我总结了一些适用的方法。建议每个用智能手机的人,都收藏一下,避免个人隐私外泄。
写这篇文章,可能会不小心得罪一些人。且看且珍惜吧。
首先要关掉的是所有APP的个性化推荐。
以微信为例子,不想一次次看到类似的广告,可以这么做:
(1)打开微信设置:首先,在微信应用中点击右下角的“我”,然后选择“设置”。
(2)找到隐私设置:在设置页面中,向下滑动找到“隐私”选项并点击进入。
(3)关闭个性化广告:在隐私设置页面中,找到“个人信息与权限”或类似选项,点击进入后找到“个性化广告管理”。在这里,您会看到一个“个性化广告”的开关按钮,将其关闭即可。
如下图所示。
很多图片由于带LO-GO,被系统删掉。可以去原文中查看。
这样操作下来,就会大大地减少,为你量身定做的广告出现的频率了。也能保护你的私隐安全。
聪明的你应该会举一反三,智能手机里其他的各种APP,套路都是一样的。
抽点时间,找到每个APP的隐私设置这块,就可以关闭掉个性化广告。操作上基本都是大同小异,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2.关闭别人添加你的方式
还是以微信为例,基本每个成年人都有微信。
这里陌生人加你为好友,有通过“手机号”、“QQ”号、“群聊”等几种方式。
如果你的微信群比较多,防止那些卖东西的人,私下添加你为好友。还有别人可以从网上,直接搜到你的手机号,再添加你为微信好友的。
如果你不想被这几类的陌生人所联系,就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需求。再来权衡一下,要不要放开这些权限哈。
3.系统权限管理
这里包括位置信息,存储,麦克风,相机等等。每个APP在安装的时候,都索要这些权限。你不开放权限的话,APP就不给你使用。
但是所有权限放开的后果,就如前文所说,他们通过麦克风还有定位,捕捉到你的信息,再进行个性化推荐广告。
这里还是看个人的需求吧,我自己是把不常用的APP上,能关的权限都关了。部分APP选择“仅在允许使用期间”才能使用这些权限。
还有我最担心的是,我是各种网盘的重度使用者。一不小心开放了相机存储权限,手一滑,他们就自动去我的相册里,把所有的视频照片都备份到网盘里了。
说实话,把私人照片备份到放在网盘里,要是被坏蛋给用上了,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还真不好说。
4.删除登录过的设备信息
当我们换手机的时候,很多APP在新的设备登录时,记得把旧的设备登录信息删除。
如果旧手机旧电脑不卖的话,放家里没事。如果旧设备,能继续登录个人的账号,我们的社交账号支付信息不安全,有可能账号会被盗用。
这一点,大家酌情处理吧。
5.外面任何共用场所,免费的WIFI最好不要去用。
也不要在外面公用的电脑上,登录个人的账号。因为这些免费的东西,用起来真不一定安全。
你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钓鱼信息,会不会窃取个人信息,再拿去卖?
如果只是拿去贩卖,打打骚扰电话还算好的。就怕被诈骗分子盯上,给你来个定制化骗局,那样可就遭殃了。
6.电话号码保护
某宝上现在开通了号码保护,派送的小哥看不到用户的真实电话号码。这个功能免费的,能开通的都开通吧。
道理跟前面一样,就怕电话号码被卖了好多手。然后我们一直收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推销电话。有时候一天接了七八个,我脑壳都要炸了。
还有收到的快递包装袋和纸箱,地址栏和电话号码那里,用粗的记号笔都盖掉个人信息吧。这么做,也是防止别人利用快递单上的信息,进行诈骗活动。
7.避免全网同名
除非是靠网络吃饭的这拨人,不要在所有的网络平台上,使用同样一个名字。
不然,哪天你要是因为啥破事,被不法分子盯上。他就会顺着各个网络平台,顺藤摸瓜。刨祖坟一样,把你的个人信息都挖出来。
不要觉得普通人离网暴很遥远。过去这些年里,一个普通人命运的齿轮咔嚓一声,就被不怀好意的人给刨祖坟了。
许多被网暴的,不也是普通人吗?以这种方式被曝光的普通人,还少吗?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数一数,一大把。
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在键盘侠的攻击下,很难保持理智,走向另外一条不归路。
不同平台的登录密码,也不要都设置成生日,名字简写。容易被别人猜到,一窝给端了。尽量设置得复杂一些,现在很多插件都能自动保存密码。
还有上网的时候,浏览器尽量开启隐私模式吧,免得隐私暴露。
8.免费的小礼品不要收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学校门口,商场里,医院里,凡是人流量大的地方,那些老远就笑脸相迎的人,要注意。
很多会免费地赠送一些小玩意儿。要不了几个钱,只要填个表格留个电话啥的,就能免费拿到了。
我在等儿子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填了两次表格。好家伙,从暑假到寒假,寒假到暑假,这中间不知道接了多少个卖课的电话。
9.单独准备一个不常用的电话号码
那些有买房,租房,保险,贷款的,买卖车等需求的普通人,在开始计划这些事情之前,强烈建议弄一个专门的电话。给中介就留这个电话吧。
有时候我真的怀疑,物业是不是把业主的电话拿出去卖掉了。要不然,房地产红火那几年,一个礼拜里,我都能接到好几个中介的电话。
还有牙医的,网上看车的等等,我在网上留个电话,刚想咨询一下,人家马上就亲切地打电话进来了。
这样的服务固然值得赞赏,只是即便很早我们就拒绝了。他们的同行,在后面的日子里,也在源源不断地打电话过来。
在互联网上,如果你们真要留自己常用的电话,尽量用分隔符把长串的数字分开吧。
10.开通防止垃圾短信,垃圾电话骚扰模式
我的手机是移动用户,这项服务已经开通好几年了。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有人不知道这个服务。
开通之后,手机上有诈骗电话,推销广告来电,手机上都会自动提醒。
垃圾短信直接去了垃圾箱,不去垃圾箱查找,还真的看不到。还没有开通这项服务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了。亲测十分有效!
中国电信用户
方式一:发送“KTFSR”到10001。
方式二:拨打10000转人工服务开通。
中国移动用户
方式一:发送短信“KTFSR”到10086。
方式二:拨打10086转人工服务开通。
中国联通用户
方式一:拨打10010转人工服务开通。
方式二:关注“联通助理”微信公众号
11.关闭“拼小圈”
平夕夕上的“拼小圈”功能记得关闭哈。说实话,我觉得一些日常小东西,在这里买性价比还行。
但是这个“拼小圈”这个傻X功能,非常让人恼火。它会自动开通这个功能。
不管我买了点啥玩意儿,它都会把我拼到的东西,拿个大广播,给我周围认识不认识的人,广播一遍。
晕!隐私何在?记得去设置里,直接关闭这个功能哦。
04
隐私暴露,只能减少,不能完全杜绝
不得不说,只要我们离不开智能手机,离不开网络,真的是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我们的方方面面都暴露在外面,只是每个人暴露的程度不一样。
要说那些“窃取”我们信息的第三方,本质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异。
只是有的APP,没有获得老大的认可,数据保护得不够好,不管是无意还是有心的,泄露信息的方式,显得更流氓一些罢了。而有的是正牌军,更加光明正大而已。
以上的十一条,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需求。按照步骤这么做下来,不能完全杜绝隐私外泄,但是我们接到骚扰电话的频率,肯定会少一些。
如果觉得有用的话,记得收藏或者发给你的朋友哈。
补充说明一下,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排除某些观点存在偏见和错误,个人水平实在有限。如果不小心,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请嘴下留情,求同存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