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业者:不受客户尊重,做熟人单子,被迫返佣,主管限制晋升。
保险公司:从业者淘汰率极高。
高素质团队很难培养,养起来了团队长跳槽走掉。
客户:被骗,被忽悠,服务体验弱,买的时候热情万张,理赔时候百般刁难。
保险公司,保险从业者,客户,
为什么这么难。
高速培养,新人期高补贴,一年之后补贴变小,开始做组织发展,
保险从业者,新人的氛围就是鸡血的,快速入职,快速新人班,衔接训练,快速见客户,快速成交逼单。
荣誉,表彰,新人王,
学习,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的体检内容解读,学会电子办公软件,word,excel,ppt,法律知识:婚姻法,继承法(税法,crs等热点知识),金融知识,经济走势,养老知识。
沟通技巧,人际关系拓展和维护,自媒体的应用(公众号,短视频)
核保基本逻辑和常用疾病核保结果,疑难病例的解决方式。
理赔的注意事项,理赔的流程。
客户资料库的建立。保单每年的梳理和变更。
但是快节奏的模式下,你全掌握,需要1-3年,至少半年-一年可以成为能解决大众客户的“保险规划师”。
速成的,人家第一个月就,自己买了几单,混了个“新人津贴”,美其名曰自己买保险也不亏,还有提成+新人补贴,也混个优秀新人。
第二三个月,亲戚买买,同学出几单,朋友“人情单”,完成了新人的第一步,拿到了比原来行业多几倍的工资,沉浸在虚假繁荣里,幻想着以后会比今天好的心理,运气好的边干边学,顺利度过一年,1年内做的特别好的,80%资源好,这类人平时有公信力,和良好的交际圈。10%踩到了互联网的风口,论坛短视频公众号知乎宝妈群。剩下10%纯属骨骼惊奇天赋异禀。
正好一年左右参加公司高峰会,新人表彰+旅游。距离mdrt差点的,主管就会推你再试试劲,想想自己的办法凑够,或者已经mdrt了再拼拼tot cot。
一年结束了,资源好人中也只有5%走上了正轨,经营圈子+边做边学,最后做成“行业红人”,各公司的新人旗帜。
而剩下的会被引导去做“组织发展”做“团队”,被主管指导“你拼命做单子,和人家做团队的,赚的一样多,但人家是长期的,你是不稳定而且会很累”,做团队吧,已经这样了,而且同期的小伙伴都在做,甚至看下来,我的资源还是挺好的,“事业说明会”还能找几个朋友来听听,过了一个月,主管说,打电话招募,网络招募,然后以招内勤和保险公司储备管理职的引子,来招来下一个你,走同样的路...
同样,再过半年5%的人活了下来,有自己的理想和想法,做着自己风格的团队,实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虽然他们不知道,他们依旧在“看不见的手”手心的边缘,并没有走出去。
60%的人,各种原因,没有组织发展下去,带着1-3个人,教这几个人签单技巧,和他们理解的“行业规则”,然后陆陆续续偶尔一个月来1-2个人,来来去去,淘汰,和上新人,周而复始,一年就过去了,再被另一家公司挖走,去搭架构,去拿“聘才”各种花名的“经理计划”,说白了这回你有“底薪了”然后搭架构的,1+4+8类似这类,成功10多人,再拿几个月钱。
还有一些,被“中介”公司挖走了,各种超市类的打着“保险经纪”旗号,行着“保险代理”之事的,成了一个“全金融360度无死角保险经营者”,而真去做经纪的那些人也只有少数人找到初心,并坚决去做,毕竟要吃饭的嘛,80%的人还是要业务为主的,所以经纪行业内也还是有滥竽充数的各种大咖,各种T。
纵观行业有没有做的特别好的呢?
有,说白了,位置要摆正!ji
做主体公司代理人,可以,我是看着jianhong先生的视频被感染来做保险行业的,我也受了丁云生老师的重疾洗礼,扎实的坚定了重疾险的意义与功用。我也是看到了叶云燕的书看到了客户维护还可以做到这样,这群努力的人可以做到如此优异的人脉圈层。
这些人都是主体公司的翘楚,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他们都或多或少在自己的“深耕领域”做到了主体公司的“天花板”。
你能说他们不专业吗,你被客户喜欢吗?
代理人就做好代理人该做的事,以自己公司产品线为基础的,帮助客户做全方位的服务,包括金融知识,和其他有温度的东西。
中介代理人:也要摸清职业的定位,产品多,软件功能丰富,从传统公司的单维度产品线,升到了多维度,虽然深度没有主体公司深,但是有了广度。
做得好的中介会给中介代理人“赋能”,比如:协助理赔,全金融产品线,保单托管,产品一键对比,核保结果速查,广而告之等等。
保险经纪:专业是每个合格的保险从业者都要去做的,无论你是在哪个平台,但是在经纪人这个身份下,请你务必专业,保险法第xxx条,赋予了你,和其他保险渠道的不同,你是法律赋予了你,站在投保人的立场,去帮助客户选产品,你可以左边收保险公司的佣金,右边拿着客户的“咨询费”,所以你必须专业,否则怎么对得起这个职业。有一个道理分享给你,
保险经纪和客人之间,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所以,如果没有一个机制约束经纪的行为,就会有道德风险,经纪很可能利用知识不当获利。
一个掌握信息优势的技术群体,必须严格自律、不伤害、不谋私,才能真正地履行职责。
不一定非要死抠条款,要活学活用,要让客户收益,而不是迷茫,但摆清你的位置,做到客户的财务和风险的管家,至少是个公正没有私心的“职业买手”。
银保,嗯,尽量避开存款变理财这类的事,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喜欢,可能也是没办法,毕竟小账和人际关系还是要搭理的,如果你独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怀,这
银保可能对你来说是煎熬。
电销,不想露面见客户,想拿底薪加提成,也不用赚太多,不想找客户,电话销售也是一个选择。
总体而言,位置要摆正,知道你赚谁的钱,谁给你开工资,你的立场就在哪里,不要在主体公司不好好服务客户,去做兼业的事,不要在中介代理公司只卖佣金高的产品,不要在经纪公司做客户利益受损的事。
“反佣”是红线,不要踩!
所以立场最重要。不只是知识不扎实就是不专业,位置理不清,也是不专业。
一大堆专业的流程和苦苦学习下来,收入还不如快快开单的人赚得多,被主管给压力,家人不支持,客户不尊重,同样的情况下,从业者会怎么选呢?
学了一年,可能客户也不成交,费力不讨好,客户最终选择了他“卖保险的二婶”。
还是先把钱赚了,以后摸着石头过河,万一以后越来越好呢?
所以,好的代理人,真的少。
那怎么辨别呢?
1.如实告知。多数拒赔就是如实告知。
2.你需要热情,还是专业。
3.从业时间,不是长了就专业,但从业3个月他会有多专业呢?几千元的可以先买买。5000以上的观察观察他。
4.兼职。今天干这个,明天干这个,朋友圈全是转发,链接,产品,刷屏,给你莫名拉群,发广告。你自己品。
5.熟人是做保险的,熟人不代表一定靠谱,也不代表一定不找熟人,熟人会更好地服务,但别忽略专业,也别要佣金,你明确表示,要他好好学习,好好做,不要钱和礼物。选择他之前看他的过往人品,和担当和责任心,看有没有学习力,注意:亲和力≠理赔快≠保险买的对。
6.自己学习,基础知识,知道自己要什么。
看看书,知道想要书单的可以私信我,校不准的可以拨打电话问客服,最好自己录音。
7.不要要求反佣,1.违法,2.人家不活下去,怎么留在这个行业?
8.大小公司怎么选,保险公司安全性都ok,参考相关文章xxxxxz。
那我该怎么选呢?除了“特别知名”的几个品牌,一分钱一分货。
重疾险,只要如实告知+符合条款一定赔。服务态度和专业流程和体验,小公司大概率会弱一点。
但是代理人别拿“我是公司优秀员工,我有“通融理赔”来杠,走法律程序,走诉讼流程,擅长处理理赔案件的经纪一样可以追偿,甚至全额赔付。(在中国大陆的法院,保险公司其实是“可怜娃”。)
9.不给你做重疾和医疗险等“健康方案”的,先让你做理财的,多数是“业绩”为主导的。
10.我家产品最好,别家产品全有缺点,其他渠道是坑你的,自己卖不了的东西就是不行的,要么就是他被洗脑了,热心肠,但真不懂。
要么就是,不客观,揣着明白装糊涂。引导你在他那成交。
客户呢?
不学习。你看着弄吧,我不想研究,把所有的事情交给别人,自己买了什么不知道,理赔的时候怪保险公司不给赔,业务员和你讲时候,你打哈气,索赔的时候一脸懵B。以为一张保单啥都管。业务员可能佣金还被你要走了,最后落得一点体验感都没有。
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听顾问的话,固执己见,拿出营销号的观点,去杠真实的业务员。心态摆正;你们是一起解决自己保险方案的,共同努力和学习是目的,看他还行,可以培养,那就一起学习,你提问题,他去解决,你不信可以问客服,而不是瞎指挥。要么你就找个专业的,付费,要么你就有些耐心,给成长些时间,潜力股也是培养出来的。
特别学习,特别对比,就是不下手,等“最好的”,健康不等人,不考虑突然的就医和体检,甚至医保卡买药,或者好的产品下线了,一些都来不及了,拖延掉了,别贪,先把基础的买了,现在能买的就是当下最好的,保险是需要调整的,不是今天决定了就是一辈子了,调整保单是复杂的知识,不单单是退保这么简单,但是结论是,保险是随着家庭的结构变化,收入变化,逐年更新和迭代的,先买着基础的,再添枝加叶,别磨蹭,风险无处不在,不是吓唬你。不说生病,说句吉利的,你准备好的保费钱,一直不做决定,可能被突然急用的哥们借走了,保险就放在第二位,错过投保时机和理赔款的例子大有人在。
所以保险公司培养高素质高绩效精英员工,员工专业的去学习,别去业绩第一位的攀比,比比服务质量,保额是否充足,保障种类是否全,客户别要佣金,有点耐心培养1-2个身边的顾问,自己也学金融知识。
这三者,缺一不可。
一个保险从业者,卖得比别人多,业绩高,这不叫真本事。
你帮助客户管理健康,你的客户少生病。
帮助客户理赔,处理拒赔疑难案件。
而且能善良有责任心的帮客户做方案。
这才叫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