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冥想共修:我在呼吸里,遇见了本自具足的自己


闹钟还没来得及响,我已在一片浅灰的晨光里睁开眼。没有习惯性摸向手机,而是顺着一缕微凉的空气,慢慢坐直身体——这是加入晨间冥想共修的第三周,一种悄然的改变,正从每个清晨的六点开始生长。

最开始报名时,我总担心自己起不来,也怕“冥想”是件复杂的事:要放空大脑,要摒除杂念,万一静不下来怎么办?可第一次共修时,带领者的声音轻轻传来:“不用刻意‘清空’,只需跟着呼吸走,念头来了,就像看路过的云,让它飘过去就好。”

我试着闭上眼睛,感受空气从鼻腔进入,再缓缓呼出。起初,脑海里满是白天要做的工作、没回复的消息,甚至会突然想起昨晚没洗的碗。但每当意识到自己“走神”,我就轻轻把注意力拉回呼吸上——没有批评,没有焦虑,只是温和地“拉回来”。十几分钟后,再睁开眼时,窗外的光线好像亮了些,原本紧绷的肩颈,竟不知不觉放松了。

日子久了,这种“放松”开始渗透到生活里。以前赶早高峰会因为堵车烦躁,现在会下意识深呼吸,告诉自己“慢慢来,来得及”;晚上躺床上总翻来覆去想事情,如今睡前会回想清晨冥想时的平静,很快就能进入浅眠;就连工作时,也能更专注地盯着一个任务,不再被杂乱的念头牵着走。

更意外的是情绪的变化。有天早上,想起前一天和朋友的小矛盾,冥想时委屈的情绪突然冒出来。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压抑,而是试着“看见”它——就像看着心里的一团小乌云。跟着呼吸起伏间,那团“乌云”好像慢慢散了,我忽然明白:原来很多情绪不是要“消除”,而是要“看见”,冥想就是给了我一个安静的空间,去清理那些藏在心里的小褶皱。

带领者常说:“我们总在向外求,求认可,求安慰,求一个‘更好的自己’,却忘了,最丰盛的东西,本就藏在自己心里。”以前我不懂,总觉得要做成什么事、拥有什么,才算是“足够好”。可在清晨六点的冥想里,当我抛开所有期待,只和自己的呼吸在一起时,竟突然感受到一种“足够”——没有要完成的目标,没有要讨好的人,此刻的我,仅仅是“存在”着,就已经很好。

原来“本自具足”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当我们慢下来、静下来,就能触碰到的真实。那些稳定的情绪、安稳的睡眠、专注的状态,不是从外界“求”来的,而是通过冥想,一点点从自己心里“找”回来的。

明天清晨六点,依旧会有一群人,和我一样,在晨光里静坐,在呼吸里链接自己。如果你也想试试,不用怕起不来,不用怕静不下——就从明天开始,把闹钟调早一点,把手机放远一点,和我们一起,在清晨的第一缕光里,遇见那个本就丰盛、本就具足的自己。

期待你的加入,我们明天六点,不见不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