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出来的一段时间,我认为我的人生从来没有那么颓废过,也从来没有那么脆弱过。连套在垃圾桶上的袋子被风吹走了都让我生出想哭的感觉。
我没有设想过我能够承受如此单调乏味的生活:早上七点钟起床,与合租的六个人一起排队在唯一的卫生间里洗漱;与成千上万的人一起被地铁运向这座城市最繁忙的CBD;在24层的高楼格子间里每日每夜的工作;晚上回家去超市买菜、做饭、洗澡,躺着床上玩一会儿手机就得睡觉了,因为明天早上还得早起上班。
早上叫醒我的从来都不是梦想,我去特么的梦想。月中的房租、月初的各种账单、月末的交际应酬。这些行为产生的金钱数字才是我醒来的动力;还有攀上父母发间的银丝,一年比一年高的彩礼钱;还有藏在心中一个小小的旅行梦想,想去见见另一座城市的某个想念的人。
有一次和一位朋友碰面,谈起生活,面对我将生活描述的死气沉沉,他叹了一口气说:你不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你只是寄居在这里。你只是寄居在这里的一个生物,吸取着城市的发展所溢出的养分。然后安逸地呆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把自己身体上每一个不安分的细菌都安慰着睡陷入沉睡。
第一次听人把懒说的这么清新脱俗。
然而我也在反思,究竟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寄居?
我突然想起在毕业之前自己对未来工作之后的生活进行过的规划: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多看书、少玩游戏、保持自己的写作习惯、多和兴趣相同的人一起交流......然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我没有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项。
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之前所有的困惑似乎都迎刃而解,盘在心头的阴霾也拨云见日。我只是被工作控制了自己的生活,而这一切本来就可以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的。
我学着像自己在学校的时候一样,将那些警示自己的话写成便利贴的模样,挂在屋子里显眼的地方,提醒自己要学会好好生活,而不只是为了生存。
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是整个生活的前提,把自己从每天被工作弄的颠三倒四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不要让自己上班时候产生的负能量控制自己整个生活中的情绪。在下班的时候学会切换自己的状态,不管上班的时候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都要放的下。如果学不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任由他主导你的生活,那你不是迟早辞职就得成日沉浸在“丧”的情绪中,干不好工作,也活的不快乐。
根治自己的懒癌
我认为人的自律首先要告别的就是自己的“懒癌”,如果“懒癌”不除,与自己谈其他的都是白搭。没有去旅游只是因为懒而不是因为天气太热;没有去健身只是因为懒而不是因为健身房太远;没有去看书只是因为懒而不是图书馆没有位置;没有去跑步只是因为懒而不是路上不安全。不要去找那么多的借口去麻痹自己,其实你就是懒而已。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必须先从行动开始。
走出自己的房间
不知道多少年前看的一本书叫《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书的内容早已忘了,但一直对书名耿耿于怀。多少人因为贪图安逸而埋葬在安逸之中,所以请你走出自己的被窝,走出自己的房间,多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看风景,结识现实中的朋友。不要通过手机和电脑去了解世界。改一句古文可以这么说:“网上得来终觉潜,绝知此事要躬行。”
找到自己的朋友
“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何足论。”无论你的物质生活多么丰富,也比不得在人生中拥有一位知己。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一位可以随时说上话的朋友真的是很幸福。朋友不一定要比你优秀,但一定是愿意共同进步的。可以和他约定一起做一些事情,相互监督。即便是看上去显得幼稚,也好过那些对所有事情嗤之以鼻却又毫无作为的人。你也可以找到一个拥有相同爱好的群体,大家一起出去做喜欢的事,会让你的生活更加幸福。
保持自己的态度
工作之后就似乎对所有的事情变得无所谓了,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想法也学会了附和别人的说辞,到了最后甚至是变得毫无态度,只会跟在别人的论调后面思考问题。没有态度的生活是很空洞的,因为离开了你理想中的“意见领袖”,你很难去分辨一件事情的对错,很难去判别一个人的好坏,到最后就用一句“选择困难症”来掩盖自己的没有主见。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便是离家久了,但是只有一回到家,就能够立刻适应家里的生活。只因我们在这个地方住了太久,这里的生活方式早已经刻到了自己的骨子里。现代人有许多都是漂浮生物,居无定所,但是人一定是要生活而不是寄居。
“生活”二字,一“生”一“活”,蕴含的都是积极和活力。而寄居的话总会让人有寄人篱下,悲春伤秋之意。在外打拼,无非都是为了日子能过好一点,如果现在的每一刻不开心都是为了未来一个所谓的安稳和幸福,那人这一辈子的生命都在无意义的所谓未来中消失殆尽。当下好好的生活,才是给未来的自己最好的礼物。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区别于生活当中每一秒都可能存在的选择,在你选择了北上广或者是其他的地方工作的时候,你也同样拥有选择你生活方式的权力。不要老是觉得自己被工作、被父母、被家庭压迫着在生活,向来只有自己压迫自己。学会在这里生活,学会照顾好你自己。幸福的成本有时候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