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家长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懒,懒得思考,懒得动,手懒得行动,好吃懒做……
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的想过,孩子为什么呢懒惰,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样才能解决,我们来总结一下,孩子在学习上的“四种懒”都有哪些?
第一懒 手懒
有没有催一下动一下的孩子,老师留的作业也不愿意多写一个字儿,手懒的孩子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孩子一开始学习是谁安排的?父母,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孩子学习之初不是孩子自己安排的,都是家长安排好了,比如上哪个学前班,学英语报数学班,当孩子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孩子已经失去了自主性。
当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失去自主性,没有自自己思想的情况下,孩子会怎么样?我们也会像孩子一样的,如果我们老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的安排,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的意愿,我们就会排斥,表面上答应,实际上行动已经大打折扣,表现为敷衍了事。
当一个孩子被学习的事情占据整个生活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我是爸爸妈妈学习的工具,爸妈眼里没有我,只有成绩名次,他在学习上根本找不到一点成就感和快乐,觉得写一个字都是为了爸爸妈妈,有的时候写不好还会挨骂挨揍,再加上爸爸妈妈不切实际的对比:
你看看隔壁邻居家小明,同样写作业他早就写完了,同样考试他考100分你考了多少?还好意思跟我谈条件……
只要是拿孩子做比较做对比,本身就是一种伤害。恰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孩子,他也是一个独立自主,有自我意识的人,而忘记了尊重理解他,同样孩子也可以表达和我们不一样的意见和见解。
每天说尊重,但关键时刻还是听父母的!只是意识到了但做到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为什么孩子手懒?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学习的主体是孩子。
即使在着急和焦虑,你能够去替他考试吗?你能够决定他去考场上怎么做吗?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就会迁移到自己人生路上的表现!
我们一定要学会他是一个自主的人!和他协商沟通,不是不管,让他决定怎么办而你去帮助孩子做到他想做的事!假如之前的暑期计划都是你安排的,从今天开始你让孩子自己做,看看他一天当中他会留出多少时间!而有些孩子不是不主动而是不会学,
一定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我们要和他沟通,不是强制也不是不管,给孩子适当的做决定的权利。帮助孩子实现他想实现的事情,假如之前的暑假计划是父母安排的,那么试着在这个暑假中让孩子自己安排暑假生活。看看他一天当中会留出多少时间学习,有些孩子不是不主动,而是不会学习。没有养成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孩子高效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低效率的重复。
第二 脑懒
懒得审题,懒得检查,遇到难题就喊妈,或者不做直接看答案!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因为有个超能妈妈,有个无所不能的妈妈,所以孩子就有了依赖性,不会做的题留着、等着妈妈来解决。思想上产生了懒惰。但有的家长不以为然,经常引以为傲:想当年老子也是学霸,这点问题都不是问题,我都能解决得了。
一般孩子在上四年级以后,很多家长都是辅导不了的了,我们有没有想过是孩子学习还是我们替孩子学习?
我们应该在孩子面前学会适当的示弱,让孩子来教我们,孩子的大脑远超过父母的大脑好几十个“版本”,为什么孩子懒得思考动脑筋,因为爸妈比他聪明,所以他放弃了自己主动思考的权利。
多少个孩子就等妈妈回来把不会的题等着你回来讲给他呀,就不做,这是谁培养出来的呢?你还纳闷儿还生气,那是谁之过呢?久而久之就懒喽,你还期待孩子考试时难题会做吗?答案肯定是不会!孩子在做作业的表现就是孩子在考试的表现呀,你在下面没有很好的训练孩子的习惯,
多少孩子等妈妈回来,把不会的题讲给他听。我们不以为然,还一个劲的纳闷生气,问问自己孩子的这种行为是谁培养出来的呢?我们还期待孩子会在考试时能解决难题,其实孩子写作业的样子,就是考试时候的样子。
反倒是那些父母大字儿不识的孩子培养的更优秀呢?所以遇到难题了,咱们能不能说——不知道啊!而通常是什么样的人不敢说自己不知道,我不会什么样情况下不敢说?自卑内心不够强大,越自卑的人越表现的强,而很多内心中强大的人却很低调的人!不会就是不会大胆表达!
我们有没有发现,反倒是那种父母大字不识字一个,培养出来的孩子却非常优秀的。这种父母懂得大智慧,懂得示弱,不会就不会,老早的教会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成长的更快。思想上也变得更加勤奋,努力上进。
第三 嘴懒
父母外表即使很强大,但内心却从没有教过孩子——不耻下问,很少在孩子面前说妈妈不会,生活中也没有请教过孩子问题。
因为我们没有教会孩子不耻下问,我们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明白,不会的问题去问别人,是一种丢人的表现,导致孩子不敢问,即使问了,我们可能回怼一句: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你上课没带耳朵吗?你都一天干了些什么?
在一次次的嘲讽打击声中,让孩子明白,问别人问题是很丢脸的事情。
我们会把这种耻辱心种到孩子的内心。孩子默认为问别人问题是件特别耻辱的事情,是很丢面子的事情,所以孩子的种种表现都是家长教出来的,都是家长示范出来的。
人们的天性当中都是“趋利避害”的,而孩子问了我们问题总是得到指责,批评,说教,孩子在这件事情上也会避而远之,慢慢的也学着不再张嘴,一张嘴说话就是伤害,与其伤害还不如学着闭嘴,是不是孩子变得“嘴懒”了呢?
第四 心懒
因为没有目标,没有志向和梦想的内驱力,我们替孩子想了太多,给孩子安排了一个完整的链条:未来怎么走,妈妈安排好了,按节奏走就可以啦!
我们要清楚培养孩子的初心目标是什么,同时学会示弱,不要事事都比孩子强,也要让孩子比我们强,让孩子超过我们,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不要时时想着打压、压制孩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没有人替他做替他想,他自然就有向上的力量,有了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和对生活美好的愿望憧憬,有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养育孩子切记不要成为“教鸟飞”的故事,本身鸟儿会飞,但被父母的各种“教”反而飞不起来了。
父母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