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在得到APP的《财富自由之路》里提到说提高个人成长率的方法其实就是打造多维竞争力。那么为什么要打造多维竞争力?它为什么可以提高个人成长率?其意义在什么地方?下面我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
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有多大,其实很简单,看他被这个世界需要的程度有多大就可以了。一个人越被这个世界所需要,那么他就越值钱,相反,也就越不值钱。所以在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上,做那些越被这个世界所需要的事,锻炼那些越被这个世界所需要的能力无疑是自己实现个人价值成功率最大化的方式。
那么现状甚至是未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人才能更被现在甚至是未来的这个世界所需要呢?
之前在听薛兆丰老师在得到APP里开设的北大经济学课时,有听到一个例子:有一个猎户,什么都会,会做饭、会织布、会打猎、会捕鱼、会盖房子、会种田……但是呢,过得还是一贫如洗。相反,城里有个人,除了会编程以外啥都不会,不会做饭、不会织布、不会打猎更不会盖房子,可人家却过得极其富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为什么能力这么全面的人却过得如此艰辛,能力如此单一的人却过得这么富足?
这就是分工与合作!通过市场把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任务的分工和多人的合作,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让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相比于之前一个人单干时大得多的回报。
最近看罗振宇采访罗永浩的视频时也听到了一个观点:创业最重要的就是找人、找钱、找方向,自己不擅长的事,千万不要想着自己去补齐,找别人来做就可以。
所以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未来会怎么发展?为了提高效率,肯定是分工更加精细,合作更加频繁!
我们就像个黑盒子一样,伸出自己的接口与他人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大系统。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只有一个接口会怎么样?
是不是很容易会断掉?或者说出现与其他接口匹配不上的问题?甚至是由于整个系统的崩溃导致接口直接没有用了?
这都是有可能的!
未来有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是人工智能。
你能确定你所处的行业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还能存在吗?
你能确定你所拥有的能力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还能有用吗?
你能确定你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还能被这个世界所需要吗?
从概率论的角度分析,假如一个行业未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概率是10%,那么如果我们只会一样技能,那我们未来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就是10%,但如果我们会两样技能呢?我们未来被取代的概率就是1%,那如果我们会三样技能呢?被取代的概率就是0.1%……
所以答案很明确,要想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我们就是需要去和人工智能赛跑,和人工智能打游击战,我们会的技能越多,我们的的阵地越多,我们的武器越多,我们才越不可能在未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其实生活就是概率,去做那些概率高的事情,成功的概率自然也会高。
分工与合作是必然趋势,大部分人都只会成为大系统中的黑盒子,发挥自已应有的作用,只有极少数岗位才需要极少数的那些需要某一项极其精深技能的人。加之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所以从概率角度来讲,在一个协作的社会,广而全相比于专而精成功的概率是更高的。
所以有时间犹豫一个技能到底有没有用,还不如直接开始学。自己多一个接口,在未来与人协作中就多了一种可能性,可能性越多,成功或者说不被淘汰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么一算,难道不应该多维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