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观念
1.带孩子到学校看一看,喜欢上学校,操场好,教学楼好,老师好,认知上先让孩子感受到上小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是苦难的日子开始了。
2.开始上小学,家长教育方向认好。
逼孩子,催孩子,为什么?
一开始你就有这种观念: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高高兴兴上学校,你就赢了。
育儿观念:孩子长大,他是要等的。
举例:上二年级差,最后上博士。妈妈就记住一句话,等。
3.认为孩子去的地方学校就是一个竞争场,走不远的。
学校是一个有同龄人的地方,发现自我的地方,这就是学校。
二.衔接什么
1.小学生的学习和生理神经发育有联系。
坐不住,动来动去,肌肉神经
听一串指令,做出反应听觉神经
写字不行,手指发育力量没有。
2.帮助他,
听指令,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再干什么做反应。
写字没劲,让手指有力量,把单杠,提重物。
写字撑不住,训练双臂,放纸杯,平衡走
字出错,视知觉和手协调关系,买两个眼罩,一个开,一个盖住,绿豆和红豆混在一块,分拣开,练习手眼协调
坐不住的,练习跳绳子。
三.好习惯,做规矩。
怎么做:起床做例子
行为做规矩的原则
1.哪怕有十件需要做,也要一个一个的来。
2.不会做的不能定规矩。
3.操作的人必须固定。
做法:
第一步,7点40出门
第二步,7点10叫你一次
你要自己穿衣服还是要帮你,让孩子选择。
第三步,把起床,洗脸,刷牙,吃饭,列好1,2,3,4次序。
第三步,说完后,让孩子重复你说的话,明白说得话。
如果没有达到这种效果。
等7点40,抓起就走,上学校。跟老师说让孩子穿衣服。
第二天依然这样。
六句话:我们要起床了,你是要自己穿衣服还是帮你穿衣服。1,2,3,4
到学校,和老师说表扬一下。
4.不会做的事情怎么办,举例,整理书包。
编成口诀,1怎样,2怎样,3怎样,4怎样让孩子复述。
妈妈做一遍,孩子做一遍。
四.课堂模拟训练
1.家庭扮演模拟场景
一个模仿捣乱的学生,训练规矩。
2.一段时间,老师找你,上课不守规矩,听不懂指令。家长找专家,神经功能的问题。
3.家长老问,你回答问题了吗?你怕你的孩子不回答问题,意味担心孩子不参与课堂学习。
4,孩子们之间相处,提供一个发现孩子问题的机会。
情商有问题:
动手打人,上去一拳。小朋友不和他玩。
正常孩子,家长的教育狭隘,导致孩子的问题。
举例:不让玩,这个妈妈就说,那好吧。
解决办法,一起看电影,吃饭,看看一起玩有没有问题。
你班里有一两个特别的孩子,这不是最好的机会,你和他玩的时候,要包容一点,尽可能相处好一点。
连这样的孩子都能相处,你孩子还有什么人不能相处呢。
看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是看这个对弱者的态度。
孩子们的相处,背后折射的问题很多。
五.孩子的情绪安抚问题
教师管理学习,家长管理情绪。
家里有一个疗伤的母亲,就不会伤痕累累。
1.自身情绪控制
一个母亲经常摔东西,发脾气,歇斯底里你的孩子能量就很低。
治标,发完脾气,跟孩子讲清楚。
治本,找心理咨询,解决自身问题。
一个优秀的母亲是不关乎学历高低,挣钱多少。聪明的母亲会说话。女人是一个家的魂。
情绪越来越稳定,像定海神针。
2.能不能安抚孩子的情绪
及时处理孩子的情绪,站在孩子这边。
关心孩子的情绪。
能理解,换位思考。
妈妈要给孩子力量,不去泄力量。
家庭教育,跟妈妈有直接关系。要给妈妈教育好,母亲做好了,父亲自然就做好了。
爸爸回到家,给妈妈一个正面情绪。
正面的直接说,负面的婉转说。
特例: 极少数孩子有的问题,原发性,读写障碍,学习型障碍。
原则:心理上不打击,一个人做不到的事情去打击她,要安抚她,家长要好好养。
不摧跨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