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要以一部电影开始。名字叫《荒野生存》。
一年前看了这部电影,乍一看还以为是贝爷的《荒野求生》节目的另一种翻译,心想难不成贝爷特意搞了个电影?满心欢喜地准备好板凳和瓜,迅雷下载了个720P的资源,津津有味看这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说「去掉头就能吃了」以及「鸡肉味,噶本脆!」。可刚看个开头,就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美食节目啊!
《荒野生存》是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一点也不具有娱乐性,甚至让人有些压抑的影片。看过或不想被剧透的同学请直接跳转下段,现在尽量用最短的文字描述整部电影:男主Alex家庭优渥,成绩优异,天之骄子。因麻木父母不幸福的婚姻,厌弃令他讨厌的社会,舍弃了在人类社会所有证明与印记,金钱,名誉和安稳的生活,为了自己的自由和理想,做为一个理想主义和超验主义者,他想要流浪荒野,拥抱自然,想寻找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孤身一人上路,旅途中遇见令他开心的朋友,动心的女孩,感动的老人...虽遗憾但都没能令他停下来,他登山、探洞、滑雪、漂流,一次次穿越危险,找寻失去的天性。之后走进他心中的圣地阿拉斯加,运用人类的知识去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有成功也有失败,他在短暂的生命中,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最后获得智慧的他,想回来却被河流阻挡,因为饥饿误食了有毒的果实,一个人死去,只有他自己知道死前是圆满的还是遗憾的故事。
这是部评价两极分化的电影,在不同位置的人会有大相径庭的观点,我摘了两条具有代表性的评论:
“我能给这片子零分么?太傻逼了,做作得无以复加,我实在受不了了!!!”
“为什么没有十星这个选项,这电影是我心目中境界最高的电影之一!”
而看完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主人公寻找自我的过程,我认为不谈对错,这才是对他人生最理性的评价。抛开电影,今天的话题也有关于“寻找”。
人类经过长久的进化和劳动,由最开始的原始狩猎转为农耕,实现自给,再经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极大提高了人类存活能力,在与自然的对抗中逐渐选定和开辟出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和资源,人口的数量也在逐渐壮大。与此同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类文明有了数量巨大的知识积累。
当然凡事有弊有利,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围起了边界把城市与自然原始彻底隔绝开来,为了维持庞大的社会建立起复杂的却不得不遵从的人类规则,指数级增长的知识让我们对已经拥有的越发迷茫,给子孙后代留下见到的就是真实世界的假象...人作为有意识有思想的动物,被“蒙在鼓里”的我们,会对身处的环境有各种困惑,跳出束缚去围墙外寻找答案的冲动会越来越强。总有一天会思考这样问题:难道这是自己想要的么,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记得很早看过一条新闻,说现在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小麦和水稻,面粉与大米的关系,因为食材都以加工后的成品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所以对于田里的植物知之甚少。还有一次去某个城市的动物园,发现某个园区内竟然还有鸡,鸭子,羊和猪,这种传统的家禽和家畜都被作为“稀有动物”,与狮子老虎同台参观。我想起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语: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但在今天来看,确实有很多孩子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这让我想到了虚拟现实的技术,你以为自己想象的就是真实吗?答案是否定的。可终究会有人想跳出去寻找真相。也不会妨碍有些孩子成为农业专家,畜牧业专家。
在生活中,有时会看到不寻常的选择:特殊点的像《荒野生存》中男主体验原始生活,有的人十年徒步中国,或者韩寒选择了赛车。普通点的像,背井离乡出国留学体验异国文化,热爱旅游辞职看遍大好山河,或者是你未听长辈的建议执意坚持自己的选择。这都是从不同维度的迷失里试图寻找的表现。
这是单单在建议让人跳出来吗?不是,这只是个开始,更重要的寻找。
知识与经验让人更好的在自然中生活。《荒野生存》男主即便抛弃了所有,依然在靠着从人撰写书中获取知识填饱肚子。我们想要的也许就是一次探寻的机会,对拥有充满不解,便去尝试一无所有的窘迫,努力过寻找过后才能获得顿悟的智慧,人类就是这么矛盾。到时候我们都会慢慢与生活和解,就像韩寒从愤青变成国民岳父,《荒野生存》男主写下那句用生命换来的经典:只有与人分享才能真正快乐。
我们热爱自然,但同时也热爱人类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逃离,寻找,顿悟,回归的过程。这个转变,也许要用一生的去寻找答案,而且,没有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