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哥曾说过,“如果你喜欢了一位偶像,请你一定要去看一场他的演唱会,亲自去,要亲眼看看他,好好看看他。因为舞台上的生命可能持续很久,也可能转瞬即逝。你不知道他是属於哪一种。”
看偶像演唱会,对很多歌迷来说,是件很有仪式感的事。
比如,刚过去的5月,不少人都去了的周杰伦南京演唱会。
演唱会前几天,几乎所有的南京生活方式的公众号都在推送关于这场演唱会的消息;两场演唱会的时段,整个票圈被直播刷屏,彷佛是一场“我发的票圈越多我就爱杰伦越深或是杰伦对我越重要”的竞赛,大家用这样用力的方式想找回青春。
我挺困惑的,在演唱会现场能刷整场直播的,是因为……演唱会很难看么?我也看过周杰伦的演唱会,我不这么认为,后来我想,这些歌迷大概就是想强调下仪式感吧。
追不回头的青春,当初爱过的那个人,和……因所谓长大而被搁置的热血、勇气和梦想,在一个你年轻时爱过的歌手的演唱会上似乎都找回来了,可是……然后呢?
周杰伦南京演唱会的当天,我在香港看五月天的演唱会,这是我看的五月天的第20场演唱会,也是第二年选择在520这个有点特别的日子来香港看演唱会,也是我第四年来香港看演唱会。
比起满朋友圈的周杰伦的现场小视频,我只在演唱会结束后发了3张照片和例行感想。
是因为我经常看演唱会,所以我对这件事没有波澜了么?
看五月天演唱会在别人看来,是我的日常,但每场开场十九八七……的倒计时结束,五月天登台,看过再多的演唱会,也是会激动的吧,心理的以及生理的。
有一次,是诺亚方舟的新加坡那场,因为离得太近,开场的烟花把我的隐形眼镜震得在眼睛了打了个圈,可以说,非常抓马版的波澜了。
但我还是得说,看五月天的演唱会,对我来说,不用仪式感,就是日常。
去年,在高雄,住的airbnb的人家,可以清楚的看见世运主场馆,五月天在高雄办演唱会的地方。房东说,他曾经在家里的阳台上听过好几场五月天的演唱会了,虽然不是狂热粉丝,但每每唱到《倔强》他一定会跟着哼,“很好听哦”,他说到。
(需要高雄和小巨蛋抢票攻略的可以后台留言给我哦)
房东告诉我,世运场馆很大,如果是别的艺人的演唱会,晚饭后去世运周围散步,运气好可以直接进场,但五月天人气太旺,就不可能,不过在阳台上听,就很好。对于这位房东来说,听五月天的演唱会是每年固定节目的日常。
16年年底的跨年,我和五月天一起,在小巨蛋,当天,阿信和玛莎说了很多感性talking。
玛莎说:“年纪越大,在一年到头回头望的时候,会发现失去的比得到的多,所以要珍惜眼前”,当时,并不知道玛莎的这番概括有悼念兽妈的意思,只是这恰好也是我奔三路上的真实感想,所以记得很清楚。努力活在当下,是因为我在演唱会和偶像有了共鸣,但也是我的日常。
5月在香港,无限人生公司的live开场,是《派对动物》。“宁愿被当怪物,不愿当宠物”,当时的我正陷在一场“要不要放弃一份鸡肋工作(工作不复杂,薪水算中上,但完全没有成长)”的迷茫之中,听到这一句的当下,我暗下决心,是时候做个改变了。
现在,我已辞职了近一个月,读书,码字,了解之前就感兴趣的人类学、社会学,而在这两天,我也接到了一份文案兼职,虽然收入不多且不稳定,但起码是真的开始“做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价值”了。
勇气和追梦是五月天在演唱会上的“呐喊”,而这些,也是我的日常了。
前几天,朋友告诉我五月天南京演唱会的时间确定了,一时间收到好多条消息:
“啥时买票啊,跟你一起哎”,“我喜欢的是五月天么?我喜欢的是你哎,你坐哪看演唱会我就跟你一起哎!”
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2009年,五月天第一次来南京开大型演唱会,我组织团购演唱会门票时而结识的小伙伴。
而我们现在依然“混在一起”,用五月天的话说,【能走到这里,也能得奖】,而我们的友谊,不一定需要一场演唱会来加固和找回,因为我们就是友谊本身,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