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住世的时代,有一个很有钱的富商,富而不仁,非常吝啬,不愿布施。一次,他去聆听佛陀教导,佛为大众开示布施的功德:“一个人今生很富有,是过去生布施所得的果报。如果希望自己来生富有,应该今生继续布施。”
富商听了佛陀开示非常感动,觉得布施对自己来生有大利益。于是,他决定学习布施。由于他长期养成吝啬的心态,要布施别人钱财,他一时做不到。为此他非常苦恼,恳请佛陀帮助他修习布施法门。佛陀从地上捡了一些草,把草放在他的右手。然后让他伸开左手。
佛陀对他说:把右手想成自己,左手想成别人。现在,你把草交给别人。
富人听到要把草交给别人,立刻,吝啬的习气呈现出来:他实在舍不得把右手的草交到左手。
佛陀提示他:左手不是你的手吗?
他想了想:对啊,是我的手。
于是,他就把草交给左手。经过反复的练习,他学会了布施。慢慢地他不再吝啬钱财,学会放下一切。后来,他跟随佛陀出家修行,证得圣果,成为佛陀座下的阿罗汉圣弟子之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布施是需要修习的。当一个人修习布施法时,需从思想观念上,作如下调整:
1
财布施与法布施:依佛陀教导,
布施分“财布施与法布施”。
“财布施”是钱财、物资布施;
“法布施”,梵dharma-deṡanā,
巴利語 dhamma-desanā,指
宣說佛陀正法,利益眾生。
2
财富取之于民,当用之于利民:
改变自己对钱财的错误观念:
“有钱就有一切,有钱就好”。
其实,有钱会使自己生活比较
稳定,但却不是使自己幸福、
快乐的唯一条件。那么,钱财
从哪里来?钱财来源于社会,
也应当利益社会大众。1986年
我读财政专业时,老师常说的
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也是我一生对钱财的观念。
财富属于社会大众,不仅是个人。
因此,当我们有财富时,应利益
社会大众,使财富更有价值意义。
3
广种“福田与悲田”:学会爱
惜自己的福报,不要只自己浪
费奢侈地散财,而不肯布施佛、
法、僧三宝种“福田”;布施
贫穷、鳏寡孤独种“悲田”,
不肯与社会大众广结善缘。
你学会布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