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代以降直至唐代,中国绘画的题材是以人物画为中心的。
唐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记载了唐初近三百卷绘画作品,几乎全部都是人物画。
朱景玄,唐朝武宗会昌(841-846)时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元和初应进士举,曾任咨议,历翰林学士,官至太子谕德。他在所著《唐朝名画录》中开宗明义:
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皆以人物禽兽,移生动质,变态不穷,凝神定照,固为难也。
翻译过来就是,绘画的题材,人物画排第一,鸟兽画排第二,山水画排第三,建筑图纸排第四。原因是人物和鸟兽是活的,变化多端,要锁定一个瞬间画下来,很难。
人物画在唐代绘画的至尊地位可见一斑。
他还将人物画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宗教画,包括鬼神、佛像、菩萨等;
另一类是肖像画,包括人物、仕女、高士、武将等。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物画的功能性,主要是为宗教和上层社会服务。
那时候的职业画家基本都是宫廷画师,他们为皇族和门阀服务。这很像一千年以后活跃于欧洲的职业画家们,他们游走于王室和贵族之间,主要工作是为权贵们画出完美的肖像和全家福。
然而,
时间来到五代时期。
山水画异军突起。
直到今天,我们提到国画,首先浮现在脑海的一定是水墨山水。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山水画取代了人物画的中心地位呢。
众所周知的唐代著名大画家阎立本,从工部尚书一直做到右相,可谓位高权重,是中国历代职业画家中能达到的最高的官职了。
但是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
有一次唐太宗和群臣去春游,看到池水清澈,鸟语花香,特别高兴。
于是,赶紧召阎立本过来写生。
这个时候的阎立本已经官至主爵郎中,却不得不奔走流汗,俯卧池边,丹青作画。
当他看到皇帝和一众大臣都坐在旁边悠闲自得的时候,羞辱之情油然而生。
回家以后劝告自己的儿子引以为戒,千万别学画画了。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到艺术家的觉醒,预示绘画要从为权贵服务转变为自我修身养性的内在动力,预示着承载着文人墨客自我意识主张的山水画将取代人物画登上艺术史的巅峰。
此外,唐末五代时期门阀势力的瓦解,让人物画失去了自己的最大市场,而山水画无论是哲学意义还是形式美感,无疑都更加适合即将到来的文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