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选择让孩子继续在妈妈家吃饭。我能说这是自己的无奈之举吗?因为我能觉察到老公不是那么乐意接女儿回家,觉得这样麻烦。的确,孩子中午回外婆家得确更省事一些,可是,对我来说,不方便。我不想这么频繁地回娘家,尤其是长时间地跟妈妈待在一起。
可就是这样,我没有百分之百做好准备,也还是同意中午回妈妈家跟女儿做饭。
为了能让妈妈今天歇一会,我早早告知妈妈今天我来做酸菜鱼。一早送完孩子,我就开启了去菜市场买菜的家庭主妇的日子。老公则是去吃早饭,这是我今天第一波对他的不满。我会认为他很自私,只是考虑满足自己,让他自己一个人活得开心快乐满足舒服,而不愿意拿出牺牲精神去为这个家为孩子为我多付出一点点时间心思和耐心。我也讨厌他这么贪吃,讨厌他这样爱吃各种各样的美食。讨厌他把吃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和价值观排序,以前我是他的跟风者,如今我开启控制饮食的活动,我不跟他一样狂吃海吃了,所以我就开始讨厌他还那样,讨厌他不自律,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目标,每天就是这样碌碌无为肚肚吃圆。我开始认为他以前喊的口号“有钱没钱肚肚吃圆”很低俗,也对我和孩子是一种误导。
我是希望一直能跟他过同甘共苦的生活的,所以当我觉得自己过得很辛苦很累的时候,我见不得他舒服潇洒自在随意生活的样子。我对这样的他充满了敌意与愤怒🤬。
可就是这样,我还得装着若无其事,我很平静的样子。一个人买菜的过程中,又想到了去讨好我爸。讨他欢心的方式就是给他买吃的,面包肉夹馍鸡蛋糕镜糕粽子,我爸爸能吃爱吃的东西很多,随便买一些,强行塞给他吃,他一边拒绝着最终接受,心里边却也是开心的。因为他特别在意别人是否重视他,是否尊敬他。他很敏感,很卑微也很自卑。他渴望得到很多人的喜欢和爱。
于是我一口气买了四个肉夹馍。买的过程中,自己是很馋的,想吃的。可是我最终还是把自己想吃的欲望压下去了。包括我妈后来给我推销的小米梨粥,我也拒绝了。再包括我让我妈中午做的韭菜鸡蛋卷饼盒子,是我喜欢的,想要的可是我在午饭时间也拒绝吃了。因为我分别吃了西红柿,酸菜鱼的很多菜,和学习小侄子,第一次在妈妈家喝了花生核桃牛奶。这一切,只为助力自己更瘦一点,瘦的快一些。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在妈妈家主动要喝奶。我把自己一直放在一个牺牲者,一个付出者,一个高高的要讨好照顾所有人,让所有人都开心满意的大家长的位置。所以,我会在看到米饭菜不够吃的时候,刻意放慢吃菜的节奏和进度,开始为其他家人着想。我会主动喊弟媳妇回来吃饭,我会主动洗碗,给他们加点绿菜,害怕他们不够吃,陪他们吃饭,我发现自己又开启了刻意表现,想要赢得夸赞和认可的讨好别人的状态模式。饭桌上,观察我妈和侄子弟媳妇他们的对话,我又开始紧张。就怕我妈说话让人不舒服,就怕我妈的语言引发人的情绪与冲突。看到我妈的催促易怒模式,强给模式,命令掌控模式,我选择闭嘴离开现场去睡觉。把他们之间的关系交还给他们去经历去体验。
早上买菜快结束的时候,我提着大包小包总感觉好像还缺点啥。给妈妈补充买了黑猪肉。这下觉得够了。给二姨夫打电话,想着顺便抽空去把他看一下。我看到自己在兑现我的承诺“有空我会来看你”发愁给他带啥东西。对我来说,空手去是不妥的。我又不想花那么多钱。于是又开始买了鸡蛋,忍痛割爱,决定把两个肉夹馍给我二姨夫分过去吃,那一刻,我是有心疼的。又一次,我委屈压抑自己去讨好别人,只为继续沉浸在我曾经被夸过的那个“乖孩子的光环”里。
去二姨夫家之前,就怕爸爸不高兴,感受到我忽略他,重此薄彼,我先给爸爸吃肉夹馍一个。
然后再去跟二姨夫见面,我想看看这个孤独的老头在姨妈去世后过得怎么样,或者说他是怎么生活的。去了之后,我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精神的老头,自己做饭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出去跟人聊天,还写了长长的文章纪念我的姨妈,题目是啥“百日祭文”,记录他和我姨妈相识相爱的过程。我是被这样的爱情感动的。可是,当我跟我妈提及我姨伯给我姨妈写文章的时候,她却是一脸的嫌恶嫌弃与不屑。嘴里还在说着抱怨不满的话。我妈这反应,我是不开心的。我觉得我们价值观和在意的东西不同。我会认为她薄情寡义,或者说因为得不到而嫉妒继而产生了很不屑很嫌弃很厌恶的表情。要知道之前她可是各种羡慕我姨伯对我姨妈好,有耐心包容会夸赞,这些都是我爸给不出她而她也特别渴望和向往想要的东西。
如今,伴随着姨妈的去世,我妈的羡慕好像也死亡了。继而产生的好像是对这段姐妹关系的愤怒不满与厌恶。
搞不懂我妈和人交往过程中的真情投入到底有几分?
当我姨伯提到让我给他修改作文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被依赖被指望的沉重感。我知道了自己以后要注意分寸,不要冲的这么前。
不要老想去做一个好人,一个拯救者,一个被人夸赞为“好人”的人。
因为做好人挺累。讨好满足了别人,就会忽略委屈自己。
十多分钟后离开,回妈妈家。妈妈开始打视频电话找我了。看到妈妈打视频电话找我这样的方式,我就开始对她生气了。觉得她没有分寸感,冒冒失失就开始找人。再后来,看到我妈穿着跟当年上课的张于颖老师同款的红色布脱鞋来接我的时候,我内心涌起第二阵不爽与厌恶还有羞耻,更多的是对她穿拖鞋行走时的担心。怕她磕着碰着不安全。我不喜欢她这样热情主动的就涌向我,这样我会很紧张,有压迫感。再然后回家,妈妈开始摊煎饼,我选择先补觉。因为我不想和她亲密接触太久。害怕跟他起冲突。在最后我开始做饭的一个小时,我开始被妈妈的控制欲,说教,指挥,命令,要求批评指责抱怨的方式,搞得内心一片苦。看见我妈有四个锅,三个在用,第四个也被拿出来让我烧水煮菜。我真心觉得这样麻烦极了,摆的太多了,占地方拥挤,但是我没法拒绝。进了厨房好像就只能听她的,否则就会挨骂。我说金针菇煮一半,妈妈说全煮完,因为它一煮就没多少了。
我打算开火,妈妈让我把锅挪到右边,我不理解她这样倒顺序位置,意图何在。我觉得妈妈这是多此一举,她自己强迫症,强权固化思想的体现。我为“这为啥”她生气说“不为啥”后面补充“放这边可以取调料方便。我心里在想,调料盒这么轻,不是更容易挪动了,干嘛让人要多使那么多劲,对我妈这样命令安排掌控,我都无语了。”最终,我还是把金针菇按我的判断少弄了一点。我觉得自己今天本来做饭就被妈妈吵得不行,腌鱼料包有错误加入锅底,鱼做的就不如我预期想象中的那么美味。再加上我妈一边不听的说道干扰,我真心觉得自己想找个地洞钻进去躲躲,好让我耳朵清净一会。
我知道自己为啥不想来妈妈家做饭吃饭了,因为我小时候很多很多不好的回忆都发生在厨房,头脑里边充斥着太多她责骂不满催促指教命令安排掌控干扰节奏的声音。真心觉得这样的生活好烦好烦。
安排好了午饭,又开始张罗下午上坟扫墓的出行问题。我想让老公开车送我们去,好让我爸妈坐一下我们洗车,给他们方便和爱,顺便让他们看看也感受一下我家新车。可是,同时,我又很害怕我老公不情愿不耐烦不愿意。因为我脑中默认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抽时间挤时间去打麻将活他自己爱的人生而不顾我的死活的。我在过往的经历中,看到过他太多次的迷恋执着于打麻将而没有时间搭理我们母女。我真心害怕他会拒绝我,他会不乐意不情愿听我的安排。我也不敢提前给我妈承诺送她去,又怕让她失望扫兴。纠结中,背过我妈过老公打了电话,表达了我的提议和让他去送的请求,他问“怎么下午去上坟”我听到的是他不情愿,找借口打岔。同时,我后半句又附赠上一句抱怨“这就是我家的习惯。所有事情都是抽空挤时间去早早快快提前完成。你不想去就直说,我知道你一个周末就没想着我们这些人要怎么过,你只是自私自利的在过你一个人的精彩”说我这些我挂电话,内心觉得无比委屈与愤怒。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冲突与摇摆,我一边是想要讨好的妈妈,一边是想要心疼或者体谅尊重感受在乎他情绪感受的丈夫,我小心翼翼活在夹在他俩中间摇摆。一边想满足讨好我妈,一边又怕得罪老公,引发他的愤怒不满与嫌弃。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难。就想现实中的爸妈,一个会热衷于享受一切现成的惊喜事物,一个永远只会拒绝和推辞,或者说极力反对去麻烦别人(这是他极低的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再后来,老公打电话过来让我跟爸妈商量好,到底要不要送。问我妈说“好”我老公做好了四点送的准备。
结果我爸下班回家,一副愤怒不满的表情。进门就催我妈要他的钥匙,找钥匙。对爸爸而言,保管好东西,不丢不乱放最最重要。
对我妈而言,她讨厌我爸打电话时的啰嗦,小心翼翼和各种紧张催促的问话方式。中午我见证了两次,我妈不耐烦地接我爸电话,没说完就直接索性挂断,然后骂骂咧咧抱怨指责我爸的样子。
估计,我爸怒火来源也有一半是我妈跟他打电话时的态度激发的。
总之,午饭时间,他俩又开启了彼此骂话,愤怒表达指责不满的模式,我心情就很很不好了。一旁的儿媳妇孙子外孙女女儿,完全不影响他们两人活在自己吵架斗嘴的模式和世界里。他们骂着,我痛苦着。我爸说他不去上坟,我有失望也有对他的生气。可以说就是为了让他趁机坐一下我家车,我才主动说软话求我老公过来接送小孩,结果他又不去。
我看到自己又活在了自己的想当然中,而没有跟爸爸提前询问沟通。我也看到在父母面前,尤其是爸爸面前就是想要各种讨好,表现,可能我一直在期待等待得到爸爸的一句夸赞和认可吧!
跟我妈去上坟的时间被我妈提前到一点半,我还是害怕影响或者误了我老公打麻将的大好时光。我害怕他因此而抱怨指责我。
微信告知我今天中午内心的冲突纠结和不想依靠他时内心的悲凉。同时也告知他变时间。我看到自己在那一刻都没有勇气给他打电话直接说,因为我害怕他发怒不满。
他车到了而我们却刚下楼,听到他催促的电话声,说我肉得很,墨迹。再然后一看见我说我不擦嘴巴邋遢。我会感受到他各种抱怨不满背后的是嫌弃和不情愿。还好,我让妈妈用省力的方式把坟上了。看到我妈在上坟过程中的急躁匆忙,她的贫气(因为她买的纸钱太少了,比我买的少很多很多)又看到了我妈拘泥于形式的强迫主义,我说下次不买蜡和香了,我妈说“蜡必须买,是照亮的”我看到了自己又想去改变我妈控制我妈干预我妈的模式。放下我的控制欲,由她去吧。看到我妈对娘家人的执念和深深情意,对外公外婆的深鞠躬,我看到了她的讲究。给舅舅点纸少了妈妈的手。我顺口说出妈妈是个“扶弟魔”妈妈带着疼痛对舅舅墓碑的拍打说“赠(欠你)你多少是个够”我看到了妈妈心底最深处对舅舅压抑隐藏的愤怒。那是一个给弟弟付出所有,最后还被亲弟弟坑过的姐姐的内心委屈。
姐姐本想在老年指望依靠弟弟,没想到弟弟先行选择离开。姐姐内心绝望了,愤怒了,没有指望了,也就多了更多的恐慌了。
这就是妈妈的人生,我的人生背景色。
离开舅舅墓地去给二姨妈上坟的路上,我妈就开始了她的找手机模式。又是各种疯狂搜罗衣服口袋自己找,又是各种恐慌害怕和着急和不知所措。上一次看到我妈这样慌乱无助是一个月前在我家临走的时候找电动车钥匙找不着的场景。当时老公也在旁边。对于我妈这样这东西忙乱慌张的状态,我很冷漠。我见了太多太多次。想到我现如今偶尔也会跟她一样,活在着急忙慌找东西的轮回里。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份慌忙找东西找不见的感受和经历,属于妈妈。我把它归还给妈妈。我可以过和妈妈不一样的人生。我可以保管好东西,照顾好自己的人生”
妈妈提到要打电话给爸爸问手机有没有落在家里,我表示否定。我提醒她这样问:因为这会引起我爸对她的辱骂。她听从了。她下一个担心就是手机落在车筐被人拿走了。嘴里念叨着“昨天捡了别人手机今天自己就丢了”我看到她已经活在了她自己假象的剧情当中去难过和懊悔了。我说“回家找。最坏的打算就是丢了,咱们再重新买一个”内心对妈妈还是有很多埋怨和不满,觉得她怎么老这样丢东西给人带来恐慌和烦恼。她为啥总是这样不会操好自己的心,给我添麻烦。同时,我也觉察到自己在做妈妈的父母,在安慰她,照顾她。想想这么多年,大大小小丢东西这么多次,妈妈她一定也是特别懊悔特别自责的吧!她也不想总把自己的这一面呈现出来给别人看。从慌忙找手机那一刻起,她就开始把自己不好的面向表现赤裸裸地展现在人面前。我想这会是让我妈觉得特别难堪和羞耻的。生活让她一次次经历感受这种失控,恐慌,慌乱紧张,不知所措,同时还很害怕被指责的生命状态。我突然有点心疼我的妈妈。但是她的人生也还只能让她好好经营,我只是女儿,给不了她太多指导。
妈妈下车直奔自行车,看车筐里空的。她失落着,老公给她道别。
老公载我回我自己的家,我是向往和喜欢的。
后来,爸爸打电话问我们回来吗?说妈妈手机拉家里了。我也就放心了。给娘家操心结束,跟娘家人的内耗结束。
回家给女儿洗衣服,倒垃圾,做我自己的主人。
写文章记录这个清明节的扫墓及回家之旅。今天从二姨伯口中知道了舅舅的阴历生日3.24,今年是阳历5.2,姨妈二姨伯相识于5.1。特殊的日子又多了一层意义。既然我的妈妈喜欢用她的感情和价值观或者判断来干扰我和亲人的相处互动,我索性就在自己的篱笆里圈子里,好好纪念我家族的亲人长辈。承蒙他们的托举支持,我有幸幸福的活着,感恩祖辈先辈,感恩父母养育恩。
就是这样的父母,养育我长大,让我在接近40虚岁的时候,依然可以回到他们身边任性的做个孩子。
爸爸对我宠爱的方式就是,在妈妈让我把垃圾顺便捎走的时候,爸爸他不让我倒垃圾。他说他来。
妈妈宠爱我的方式,就是我说做饭什么地方要调整,她就积极主动改着做。我说想吃啥,妈妈都会满足。看到爸妈的好,同时,承认他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接纳臣服这样的父母就很好。
刚才拒绝了一个学生让我给门卫打电话让他去操场的请求,我发现跟父母链接好了之后我就后有更多的力量,去拒绝,去真实勇敢的做自己,不违心不委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