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天地清浊之源,察阴阳顺逆之机。
“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煽动神闷乱。”
马脾风俗传之名,即暴喘是也。因寒邪客于肺俞,寒化为热,闭于肺经,故胸高气促,肺胀喘满,两胁扇动,陷下作坑,鼻窍扇张,神气闷乱。初遇之,倘得气开,其喘自止。如儿生百日内见此者,病多不救。
“痰因津液不四布,阴盛为饮阳盛痰,稠粘黄色为燥热,清稀色白乃湿寒。”
痰者,水谷所化之津液不能四布,留于胸中而成者也。多因饮食无节,或乳食过食浓味,脾胃不能运化而生。
若阴气素盛,则化而为饮;阳气素盛,则化而为痰。稠粘黄色,涩滞难出,谓之燥痰;清稀色白,滑而易出,谓之湿痰。二者或宜清润,或宜通利,治各不同也。
“燥痰肺燥涩难出,气逆喘咳卧不舒,面红口干小便赤。”
燥痰者,痰因火动也。火盛则痰多燥粘,气逆喘咳,夜卧不宁,面赤口干,小便黄赤。轻者清之,重者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