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渐入人心,人们不知不觉将度假的概念不断拉长,从万圣节开始,到圣诞节,随后是元旦跨年,最后是中国的春节,一个年仿佛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这样过了半年hhh。
由于我的专业在新学期开学后有几篇论文的ddl,加上不想出国花太多时间和金钱,从12月到1月14号我一直待在学校宿舍里,也不知道天天在干些什么,总之在最后的关头,练就出来了3天可以写三千字加学会软件的一个分析方式,相比于三个月前两星期三千字,确实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实第一篇论文是Digital Methods,早在11月我就花了两周时间将三千字论文交了。这门课就是学习分析Twitter里的数据,根据用户的情感,转发,文本分析,探究一件事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国外用户少,很难找到相关事件的大量数据。恰好当时Stan Lee过世,Twitter上面人们哀嚎一片,我就决定选择这个案例,将网上哀悼的形式与线下哀悼进行对比,发现网上哀悼形式更加多样化,全球化,及时性,人们的情感不易陷入悲伤,而是沉浸在缅怀原本快乐时光的一场狂欢。人们更注重对自己的关注和情感的抒发,因而转发的网络大多分散无序。
第二篇论文是Digital media and society,我选的题目是写社交媒体如何影响人们线下关系的。这篇文章太空泛了,这门课也太空乏了,光是一节课的PPT看一星期也看不懂。之前有一片600字的blog我就写了一周,辨证digital labor是被剥削了还是赋予了新的能力,恶补了Marx的资本论还是只拿到刚刚及格。一起写这个选题的一个文科生(高中) 居然拿了distinction,要来膜拜了一下。写三千字的这篇我也是挠了一个月的头,天天查资料无果。最后用了一个星期生搬硬套的写了一片凑字文。讲的是中国直播平台对青少年线下交流的利弊。直播平台给予青少年一个可以自主选择进退的社交方式,在虚拟的方寸屏幕之间进行社交会打破许多线下社交环境中固有的习俗和规矩,看似他们获得了绝对的自由,但实质上他们在丧失约束的同时也丧失了自由,作为两个反义的状态,没有约束也就没有相对的自由。看似给予青少年丰富碎片化时间的直播,在他们手不离直播看起来匆匆忙忙的同时,其实是因为个人时间的空虚与无助,这是一群人的寂寞,一个人的狂欢。直播也促进了中国娱乐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从UGC到PGC的转换让盈利体制更成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同时转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但直播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缺乏自制力和分辨力的青少年容易误入歧途或沦为受害者。相关部门的监管制度的健全是必要的,直播平台本身也具备自我调节和筛选的能力,让直播的社交圈良性发展。
写完第二篇,整个人放空了一天又投入到East Asia的选修课的论文中。这门课之前有5个blog,一篇200字以上,无上限,形式不限。还好这门课还算是比较有趣的,分析一些东亚的文化,影视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写了五篇跟课堂内容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影视剧和社会现象。1:分析李安过后中国导演如法炮制勇夺奥斯卡的“东施效颦”的几部改变自小说的古装大片。2:东京喰种中的东京文化元素缺失和黑格尔主义哲学的运用。3:杨永信和电疗事件引起人们对沉迷电竞的原因的反思。4:奥运会夺金牌的关键因素不再是体育,而是一个国家的政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5:太阳的后裔如何在韩国的政府支持下一箭三雕:促进服兵役的积极性,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服装/化妆品/食品),促进旅游业。最后上交的时候是可以看到老师给的评语和所有同学的blog,看着别人做的blog有一种光怪陆离的感觉,每个人的喜好不同,研究的影视剧、动漫、电竞等都千奇百怪,让人应接不暇。
论文我的选题是中国BL网剧流行原因,结合课堂上讲的几个概念,本国文化淡化、日本漫画里的美少男、粉丝文化、文化产业等方面解读了上瘾和镇魂。有趣的是,班里居然也有个男生写了BL, 还有一个男生写了日本动漫的百合,从他朋友圈可见他对日本动漫的中毒至深。毕竟这个题材自己喜欢,写的就很开心,看到ZYL和XWZ的颜还是会荷尔蒙爆棚hhh。
最后一篇是定量分析,自己啃了三天的SPSS,终于搞明白怎么做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怎么看懂数据,怎么调数据,怎么用数据了,我的选题是根据英国权威机构对国民做的问卷分析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就介绍几个有趣的结论吧,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满足,可能是因为她们之前工作的条件就很差,很难有晋升机会,所以不报有太大希望。一周工作时长在5X8=40小时之内,工作事件越长,越可能对工作满意。。。
赶论文的那两个星期其实非常充实,让我感觉到又活了过来。原来自己的奄奄一息真的都是无病呻吟,忙起来了以后整个人都有精神气了,从早上10点去图书馆,一个人泡到夜里12点回去睡觉。期间只在微信上和几个同学互相沟通论文的进程。我感到比之前和她们聊逛街要亲近了许多。最后写定量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竟然在崩溃的凌晨决定一起交完论文去伦敦玩!我真的是震惊了。。。意外之喜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