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在小团队作战中,能力参差不齐也就罢了,再来个心怀鬼胎窝里斗、各自为战享清福,那真是离散伙不远了。
团队的每位成员,就好比构成木桶的每块板。想知道木桶能盛装多少水,得看最短的那块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
实践中,我们经常忽略这一点,只顾着让长板越来越长,对最短、最不起眼的那块置之不理,导致木桶的容水量没有多大变化。
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试验,按照平均高度,将长板长出来的部分锯掉,经过打磨后镶嵌到短板的部分,再用强力粘(nian)合剂粘(zhan)牢,那木桶的容水量是不是就增大了呢?
放到小团队作战的实际操作中,就是对同类人才资源进行整合,成员间相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共同提升,进而壮大团队。
某公司每年都有一项以团体成绩决定是否取得决赛资格的比赛,选手都是各单位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个人擅长的方向不一样,资质也各有不同,所以在初试理论比赛中出现过如下状况:
两个总分180的队伍,甲队三名选手的成绩分别是90、35、55;乙队三名选手的成绩分别是60、60、60。
很明显,甲队有1名选手非常优秀,是团队晋级的重要推手。
相比之下,乙队的三名选手均是成绩平平,一副难当大任的样子。
同样是以180的总分晋级,甲队很可能出现强势队员觉得自己被拖后腿,弱势队员认为自己不适合参赛,进而造成队伍士气低落、人心涣散的惨状。
更有甚者,队员间相互指责,矛盾一触即发,后果不堪设想。
乙队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同样的水平,一个起跑线上,反而会商量着怎样才能更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相互补位、共同进步方面的阻力就比甲队小得多,也更容易在下一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然,甲队这样的状况也不是无药可救。只是团队成员首先要明白“我们是一个团队”这个道理,正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根据业务分工、个人特长和岗位职责,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人能力,不断拉高平均水平,战胜对手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其中也存在一个心态的问题,作为团队成员,集体意识、大局意识,是弟兄们一起冲锋陷阵的重要法宝。
每个人必须明白,之所以需要团队作战,是因为这件事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行的、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瞄准目标、“一致对外”。
人与人看问题的视角大多不同,多在一起讨论,听取别人的建议,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才能有利于团队和谐和整体水平提升。
电视剧《火蓝刀锋》中有这样三个片段。
1、老兵邓久光即将退伍的时候,告诉蒋小鱼、鲁炎、张冲三位徒弟,谁能将挂在他脖子上的哨子摘下来并吹响,他就将自己的绝活传授给谁。
此话一出,平常还算团结的三人剑拔弩张,生怕谁抢了先。奈何三人各自试了好几个回合后都被老邓整的鼻青脸肿,无功而返。
待三人反应过来团队作战的重要性,便上演了一出鲁炎、张冲围殴蒋小鱼的苦肉计。老邓好心去劝架,结果被三人合力按在原地,吹响了哨子,问他要绝活。
老邓坦言:你们已经知道合作了,我的绝活你们就学会了。当年我跟山子(他一起参加马尔斯国际侦察兵大赛的队友),要是明白这个道理,那届大赛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2、海军陆战队派出两个队伍参加马尔斯国际侦察兵大赛,每四个人一队,分别需要队长一名。
作为主教练的武钢相当狡猾,他并没有下命令指定队长,而是让大家自己选。旅长训他从心找事的时候,他这样说:“我就是想让他们起内讧!与其让他们在赛场上起内讧把脸丢出国门,还不如现在就把内讧起完。”
果然,两个队分别用了按个单挑和集体站军姿的方法,选出了谁都没有异议的队长。
3、国际马尔斯侦察兵大赛赛场,东道主队大走后门,主办方多次“特殊照顾”,两个来自中国的队伍眼看都拿不到名次了。
关键时刻,蒋小鱼带着队伍,放弃自己的成绩,为另外一支参赛队杀出一条血路。
在生理上节省体力,心理上倍受鼓舞的情况下,另外一支队伍的四名队员相互帮衬、人拉健康,完美胜出,取得第一名。
剧情是编剧设置的,但放到团队作战的实践中,合作精神、担当精神、牺牲精神,都能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收获意外之喜。
比如合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比如磨合,合作之初的内讧在所难免,但相互理解、取长补短,便能消肿祛瘀,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牺牲,紧急时刻能牺牲个体抱住集体,天堑变通途的柳暗花明也许就在下一秒出现。
如果人人都在细节中只论个人得失,平衡自身利弊,批判他人之过,那么可以断定:这样的团队走不了多远。
身为团队的一份子,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次亮相或失误,都可能影响外界及竞争对手对团队的看法以及舆论导向。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得将自己融入团队,只有每一个人都这样想,这样做了,团队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合力。
亲爱的友友们,让我们一起日益精进,只做“神对手”,不做“猪队友”。
小团队作战宝典系列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