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闺蜜吃饭,一坐下她就问我,"你们家孩子会不会互相抢东西呀?
"怎么不抢呀?老大,老二,老三相互抢,你算一下,排列组合得有6种组合呢。还不算上有时候两个人一起抢一个人的呢。"我满脸写着"这算什么问题"回答了她。接下来咱俩就这个问题你来我往的说了起来。当时因为另外几个朋友也到了,大家顾着吃饭嘛,也就没多说了。我回家来想了想,我虽然不是从事P.E.T或者正面管教类的专业教育工作者,但是我在家里三个宝宝的养育过程当中,实践出了很多可行的方案,觉得在这个话题上还是很多可以说的,索性就写出来给需要的小伙伴看看吧!
首先,我觉得我们父母先要有一个认识,就是—并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听话,我们的运气不好,有这样不懂得分享的孩子。我相信每个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有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而这也正是我们教会孩子懂得自信,自律,有担当,有责任感,情绪控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分享合作,相互照顾,团结互助等等优秀品质的机会。
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里的具体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是孩子的年龄(认知能力)。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认知能力,自然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不同。
因为平常有读这方面的心理书籍,刚好前段时间也接触了这方面的讲座,就把学来的东西"强制"分享给大家吧!
咱们先来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镜子实验。
我们可以把孩子抱到镜子前,在他身上贴一个小红点儿,可以贴在鼻子上或者身上。18个月之前的孩子呀,当你问这个小红点儿在哪儿,他们可能指镜子。(18个月的这个界定并不是非常精确的,也是允许左右的)
所以一岁半以后到两岁的孩子,当你在问这个红点在哪儿的时候呢,他会指着自己的身上。那如果这个实验成功了的话,我们就会了解到,原来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了呢,他开始知道这个是我。镜子里的那个人是我。镜子里那个红点儿是我的。那如果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学会说话了,你会发现他经常说一个有魔力的词,第一个词叫做我的。第二个词叫做不要。所以当这两个词频繁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大概知道了哦,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了,那么要恭喜你哦,虽然孩子看起来有一点难搞了。但是确实成长了。
所以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孩子到了两岁左右,他会经常说,这是我的。就变得什么都是我的了,玩具是我的,东西是我的,哥哥手里的是我的,姐姐手里的是我的,别人的是我的,妈妈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孩子变得自私了,而是一个非常正常的成长阶段。那这个阶段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大概在六个月之前,一个小婴儿会认为我跟妈妈是一体的,随着他会坐会爬,会走了,他慢慢的开始离开这个妈妈的身体的范围了,之后他就开始知道哦,原来我跟妈妈不是一体的,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当我们理解了我们孩子这个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可能就不会对孩子要求的太过苛刻,要求他这个时候就学会分享,那可能也会理解我们的孩子到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去抢哥哥姐姐手里的玩具了。大家不用担心孩子的这个阶段是会过去的,那我们会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孩子学会分享。
那接下来呢,咱们再来看第二个心理学实验——三山实验,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这个实验能够帮助我们看到孩子这个自我意识发展形成的阶段,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这个实验是把孩子带到一个有三座高低不同的山峰的模型面前,六岁以下的孩子会非常坚定的认为,对面的那个人看到的跟他自己看到的完全一样,如果你让他选照片儿,他会认为对面看到的就是他自己看到的那张照片,那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能够知道事实上六岁以下的孩子处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所以有些现象不是孩子自私的表现,而是认知发展的必经阶段。
第三个小实验呢,也是皮亚杰实验,我们可以找两个相同的杯子,盛上完全相同的两杯水,放到孩子面前,然后在旁边放一个更细更高的杯子。如果你把其中一个杯子的水倒进旁边那个又细又高的杯子。问孩子哪一杯水多?那么6岁以下(当然年龄并不是精确的)的孩子就会说高的那个杯子里的水更多。但是事实上这两杯水是完全一样的,那如果这个实验呢,做给一个六岁以上的孩子来看的话呢,他就会非常坚定的告诉你,这两杯水一样多。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从两岁左右,我们的孩子开始发展自我意识之后,大概到六岁左右,我们的孩子都仍然是一个我向思维的阶段,他所有的思考方向都仍然是以我为中心。同时他的思维是不可逆的,并不能够把整体和部分分开,但是又缺乏守恒。因此孩子之间的争抢矛盾,常常会多发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所以请大家Mark 一下,孩子有争抢行为是正常的!如果在这个阶段强迫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分享,其实是会破坏我们的孩子刚刚形成的自我意识和物权意识。我们更应该保护孩子的这个阶段。
基于综上所述,是不是孩子之间争吵我们就不管了呢?当然不是,我们要根据孩子争抢的目的来引导孩子,借此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二是争抢的目的(单纯是敏感期导致的行为,还是带有诸如"报复、寻求关注"等目的)。
父母要有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睛,孩子之间表面是因为一个东西而引发争抢,而引发争抢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因为篇幅关系,我这篇文章着重于"普通"的争抢。关于“报复”性争抢,“寻求关注”性争抢……会继续在另一篇跟大家讨论。
跟大家分享我实践的内容:
1.家里的规矩大家都应该遵守(对大小都一视同仁,规矩才会有效)
2.不要求大的要"让"小的,但老大应该明白自己的权利与责任,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这篇主要说前半句)
3.引导孩子,用"双赢意识"解决问题
4.不是什么事情都要来"告状",Mummy很多时候是不作为的
5.家里所有人应该站在统一战线
下面就一个例子跟大家一一说明一下:
关于规矩,家里很多的事情我们都事先定好了规矩。比如:关于玩具,谁的生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就是属于谁的,如果有人想要玩不属于自己的玩具,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当然玩具的主人也有义务收好自己的玩具,否则造成任何后果,自己承担。除了礼物之外所有的玩具都属于大家的,谁先拿到谁先玩。如果一个东西引发了争抢,那那个东西就应该去Mummy房间待着。
有一次老大先拿到一个车模型,老二也想玩,刚想跟老大动手抢,就看我指了指墙上的“规矩”。看我在旁边,就可怜兮兮的来求助。
老二:"Mummy,我想玩那个车,可是大哥不给我。"
我:"哦!那个车是谁的呢?"
老二:"大家的。"
我:"谁先拿到呢?"
老二:"大哥。"
我:"关于大家的玩具,那我们家的规矩是什么呢?"
老二:"谁先拿到谁先玩。"
我:"那大哥是遵守了规矩的呀,妈咪能做什么呢?"
老二:"可是我也想要玩那个车,大哥玩了很久了……"
我:"哦哦!你也想要玩那个车。但是妈咪不能要求大哥给你啊,那我们一起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哥同意你玩那个车,好吗?"
老二:"问……"
然后老二屁颠颠的跑去问了,结果……
老二:"我问了,大哥不同意。"
我:“那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老二:"我可以用我的车跟他换……"
老二又去了,回来的时候快要哭了……
老二:“大哥不要跟我换!”
我:“那现在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老二:“我就不喜欢他了,我就不跟他玩了……”
我:“哦!这就是你的办法。你要知道别人有拒绝你的权利!不是你开了口,别人就一定要答应你的请求哦。Mummy说过什么办法才是好办法,你还记得吗?”
老二:“大家都高兴的办法。”
我:“那现在你用的这个办法,你高兴吗?你觉得大哥听了会高兴吗?”
老二:“都不高兴。”
老二的情绪从刚开始的委屈到生气到现在渐渐冷静下来了……
我:"那说明这个办法不是最好的办法。你还能想出比这个好点的办法吗?"
老二:“那我先去玩别的,等大哥不玩了,我再玩。”
事情有时候神奇的就是,当你认为事情没有任何转机的时候,突然就有了新的变化。当我们的对话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大哥主动把车模型给了弟弟。
面对每一次"争夺",我不会要求老大“让”出玩具,但是同时会引导老二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对话多几次,孩子就会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注:老大、老二相差3岁,这样的对话发生在老二3岁以后),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老二,老三身上,也一样。只是老三在2岁以前会更容易,通常使用第一个办法,或者第二个办法,老三就会同意。(注:老三跟老二相差一岁一个月)
发展到现在,他们之间一有争抢,被抢的那个人会喊“我先拿到的”,另一个人马上会说"sorry",然后接着问“Can I play with you?”……我就算在旁边,也当没听见,让他们自己解决。而且也告诉家里的人,不要一听见争抢、哭喊,就干预。他们很多时候是雷声大雨点小……
很多人读到这里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孩子那么小,你跟他讲这些他听得懂吗?他能明白吗?事实上他们真的听得懂,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孩子很聪明,那是因为,我经常跟他们阅读。阅读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更会收获各种美好的品质。
我想就今天的主题——孩子之间的争抢,推荐大家几本书。
有些小宝宝因为在家里老被大人宠着、让着,于是养成了霸道的坏习惯——自己想干什么就要干什么,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也会严重地影响小宝宝与同龄孩子的相处。这个故事里的布布,就是这么一只霸道的小老虎。家长在和孩子阅读时,可以一边读,一边指着图画,逐页看看小老虎布布想要干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先是要求,接着就是吓唬别人),这样做有没有礼貌?小猴子是怎样对他的?小熊呢?小老虎去找小狗和小乌龟玩,他们又是怎样对小老虎的?最后,谁都不跟小老虎玩,小老虎感觉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检讨自己的呢?在熟悉故事内容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一想:经过这样的事情后,小老虎还会那么霸道吗?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接着,和孩子玩一玩“帮助小老虎”的游戏。让孩子扮演小老虎,想一想当小老虎看见小猴子荡秋千,自己也很想玩时,应该怎样跟小猴子说?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征得小猴子的同意?(比如,交换玩具、一个一个来等。)如果小老虎想吃小熊的蜂蜜,又该怎么说呢?然后再想一想:如果小老虎已经改正了这些缺点,他很有礼貌地找小伙伴们玩,小伙伴们会怎么回答他呢?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和运用一些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学会如何友好地与别人相处。
故事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这套书采用贴近宝宝的生活故事,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生活品质。适合0-3岁孩子。我家三个都喜欢反复读这些故事。
小刺猬阿奇住在一片很大的树篱中,他讨厌别的动物到他家来做客。
一只小老鼠路过想进去休息,当然阿琪拒绝了他,可是夜以继日的守卫,实在太累了,阿吉终于睡着了,小老鼠瞬间顺利的溜进了他的家……
小老鼠进去干了什么?醒来的阿齐会有什么惊人的变化呢?在趣味的故事中感受友爱情谊,学习智慧教育,本书教你如何引导孩子由"独我意识”向乐于分享转换。
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三只青蛙,他们动不动就争吵,没事也要互相找茬,从早到晚叽叽呱呱……
Peppa Pig跟乔比的生活故事差不多,也是讲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但是主人公Peppa还有一个弟弟,所以里面很多会有很多姐弟相处以及跟朋友相处的故事,孩子喜欢里面的人物,会极力的模仿里面人物的处理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l
《贝贝熊系列丛书》讲述每个有孩子的现代家庭里都会发生的故事,讲述孩子面临 的各种问题:偏食,怕黑,见啥要啥,房间凌乱,沉迷电视,说谎,乱花钱,作业的烦恼,对陌生人的态度,与父母相处等等,内容典型亲切,引导婉转可行,情理 结合,趣意兼具,充满了爱心和智慧,是孩子健康行为的最好的启蒙老师,是家长施教方法的循循善诱者。
我选出的这几本是跟今天的主题相契合的,其中的那一本Forget their manners可以帮助我们家长学习怎么在家里跟孩子一起制定规矩。
我每次都啰里叭嗦的,一个内容好像有很多话要讲,讲不完。今天的说的这个“争抢”,只着重于普通的争抢。之前我有说到关于“有目的性的争抢”,比如有报复弟弟妹妹性质的,或者是想要引起父母关注的一些争抢行为,我想留到下次分享才说,到时具体也会有一些相关的书会推荐给大家。
谢谢大家耐心看完我的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