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小学课文,故事讲的是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用同样大小的纸画骆驼,看谁画的多。大徒弟用细笔画了很多骆驼,二徒弟画了很多骆驼头,而小徒弟画了几天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山峰,一只骆驼从中走出,另一只骆驼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最后小徒弟胜出,因为他把画中数不尽的骆驼隐藏在看画人的想象中。
讲到这里,老师请该班的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其他好的办法能画出更多的骆驼?对于这一问题,身为大人的自己确实想不出来,心里还想着估计学生也不会有好点子。可学生的表现并不逊色。
生1:有一只骆驼正在吃草,从画的边缘处有几只露着半边身子的骆驼,谁知道还有多少骆驼被吸引来呢?
生2:山谷中腾起层层浓雾,在雾中有一两只骆驼若隐若现,其他更多的骆驼藏在离人们视线更远的迷雾中了。
生3:茫茫的荒漠中,有一只骆驼正在行走,走在它前面的骆驼只剩下半边身子显现,这只骆驼的四周都是更多的骆驼脚印,谁知道骆驼的后面是不是有更多的骆驼呢?这只骆驼前面也不知道走过去多少只骆驼了。
学生的回答令人钦佩。学生是灵动的,我在自己的反思笔记上写到:虽然不是专业的语文老师,可我的想象力不应该成为局限学生思维的枷锁。那节课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僵化,数量多么可怜,同时深深的体会到: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我觉得一桶水都不够,我应该是江河湖海。
这节课上完后,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课上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与学生沟通。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小孩子刚生下来是有灵性的。对于灵性我的理解不仅仅是聪明,更是他们拥有的天马行空的想法。
在一个育儿公号上看到一个故事,
这幅黑乎乎的作品是一个小朋友画的,以我们成人的视角看,这幅画真的不怎么样,可实际上画的过程是这样的:这个小女孩画的是一只长劲鹿在吃树上高处很嫩很嫩的树叶,画面特别特别美,接着画画的小女孩说:太阳落山了,天黑了,于是就变成上面这幅黑乎乎的作品了。
教学中,我该如何保护学生的想象,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