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之后,我对优秀这个词的认识一直在不停地更新。大学之前,我只觉得那些读书成绩好,排名排在前三的人很优秀。
因为觉得他们优秀,所以在心里想无论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好的,学什么都是不错的。
然后我开始模仿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方式,他们的一举一动,开始时我总是坚持不下来,学一段时间忘一段时间,开始时觉得这个同学的习惯好,过一段时间又觉得另一个同学很好。
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一直在向别人学习,从初中到高中,我想他们是成绩好的学生,方法肯定也是对的吧,要是我学过来了,一定也可以变得很厉害吧。
可是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有很多事情是因人而异的,也不知道我看到的别人的习惯都是表面的东西,我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的。
我一直模仿学习了好几年,才发现,我根本不可能成为另一个第一名,也不可能成为其中一个优秀的人的模板。
我就是我,我不是别人。
只是我一直想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和我眼中一样的优秀的人。
在我的认知里,优秀就是成绩好,优秀就是每次光荣榜上排在前面的人。
现在回想,那个每次月考之后站在教室后面不好意思认真看自己排名的女孩,等到教室的人都走了的时候才认真的去看排名,去看排在自己前一名的人,排在自己后一名的人。
再心生羡慕的看看排在前面的同学,记住他们的名字。
还有那个偷偷去看月考光荣榜的女孩,都不敢仔细去看,怕让认识的人知道自己没有上榜,而且离上榜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
这个女孩,真傻真傻。
高中以后,越来越敏感,也是这个时候才真正观察到,那些优秀的学生,他们也很爱玩游戏,他们也很活泼,他们也不怎么听老师的话。
只是因为他们每次考试都还不错,我才觉得他们所有的都很优秀。
直到我知道,不优秀的一面才能造就另一方面的优秀,不是所以优秀的人,他们的所有方面都做的不错。
我认识的那个英语成绩不错的女孩,他语文也不好,甚至我还知道她也会和我犯一样的低级错误,但是她没怎么当回事。
她还跟我说,她觉得自己的英语也不是很好,我记得她是哭着来平行班的,原来优秀的人和我一样那么在意自己的成绩。
原来她也有很多很多的小情绪,原来她也在担心自己不行不优秀。
再后来,我看到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他们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他们会为自己的一点点小进步而大声呼叫,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有他们的开心,他们有他们的不开心,会全部选择释放。
而我,只愿做一个旁观者,偷偷的一个人承受所有的开心和不开心,在成为我心中的那个优秀的人之前,我不敢释放任何一种情绪。
实际上,在把假象看清以后,我才明白,我也挺好的。
原来优秀有很多种形式可以展现,优秀也有很多种方式,原来优秀不止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