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翻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来来往往的路人个个情绪低落,神魂散乱。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作者: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诗大体可分为豪迈、香艳两大类,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诗中俊爽的风格,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风华流美之致,在整个唐代诗坛中是独创的,这是他平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而以艺术天才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写得古朴纯厚,雄豪健朗,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其中更常见的则是散文似的夹叙夹议,有时用比喻、形象的语言进行议论,富有抒情胜,这一类诗作,和以"俊爽"见称的律、绝佳作,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三个主要方面。其绝句数量与律诗相当,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七绝意境幽美、议论警拔、韵味隽永;咏史绝句,立意出奇,史识高绝;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其律诗数量相当可观,在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七律,俊爽峭健、雄姿英发的风格在律诗中最为突出,在律体中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以力矫诗坛平弱圆熟之风,拗峭,一方面是指用不依律体格律而加以变化的诗句所造成的陡直峻拔的气势;另一方面是指在律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古体诗有某种相似的豪宕雄浑的意境。杜牧的散文在思想内容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论谈兵的长篇政论文中,艺术热点是:纵横设辩,文势充沛;结构严谨,推理周密;巧用偶句,散骄相辉。他的一些记人叙事抒情状物的文章在艺术上也别开生面,独具匠心。从其的创作主张及创作实践看,与韩柳、特别是韩愈的渊源关系是明显的。与元镇、白居易、李商隐、温庭药等上下同时,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注释:⑴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代有踏青、扫墓、插柳等风俗。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嫔妃们做秋千之戏。⑵纷纷:形容多。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⑷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在今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鉴赏:这首小诗,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篇法也很自然,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一“转”,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这就直接逼出了整篇的精彩所在第四句“合”。在艺术上,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纷纷”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同时还在形容着那位行路者的心情。叫人感到“纷纷”的是连绵不断的细雨,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如倾如注的暴雨,不同于淅淅沥沥的秋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清明,在古人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触景伤怀,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行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而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愁绪如何排遣?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问路了,自然而然“借问酒家何处有?”,末句中的“牧童”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是否答话不得而知,但这一指,已经使读者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遥”字面意思是很远的,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诗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付与读者的想象,这样结尾,不但回答了诗人的问题,引出了美好的杏花村,而且给读着留下了极为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这首诗想象空间突出、画面明了,自然和谐,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和谐统一,是一首千百年来为人所传诵的脍炙人口的好诗。
【作者&编辑】不了兄
一个疼爱孩子的父亲,一个才华横溢而忧郁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