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ISOOC模型来评估社群的质量?
以“秋叶PPT”社群为例
秋叶团队是致力于在线教育的一个互联网社群,主要受众为大学生和职场新人。
秋叶社群主要分为以下两块:
第一块为69人组成的核心群,各有擅长的领域,在一起经常能够碰出很多绝妙的创意或想法,基于互联网众包协作开发课程,做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写累计下载量过百万的电子书。
第二块为PPT爱好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课程学员,还有很多喜欢读书,喜欢新媒体,喜欢分享的年轻人。
1、同好
秋叶PPT的社群成员最初是以PPT这个工具的爱好者为发轫,在秋叶的引导、发现和培养之下,又聚集了一批爱阅读、爱思考、爱学习、爱分享的核心群体。由于PPT这个工具的小众化,决定了这个“同好”下社群的规模和影响力都是有限的。
2、结构
要入群,买课程就是“门票”。要升级到核心群就要多努力学习展示优秀的作品。不同用途的群所设置的管理结构不同,学员群的管理模式是金字塔结构,平时禁言,核心群是环形结构,极度活跃。
秋叶PPT平台主阵地是QQ群,目前2000人的QQ群超过20个。
学员群的功能,一是答疑服务,二是定期分享,秋叶会从其中筛选出优秀人才纳入核心团队。
秋叶PPT在结构这个元素中最强的是组织规范,如入群编号制度,禁言制度等。
3、输出
核心人物的输出主要是优质课程的不断开发和升级,定期的群内分享,微信上免费3分钟教程,经常送书来鼓励做读书笔记的学员,让他们赚回学费等等。
效果:他们做成了本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一起写出了年销量破10万册的纸质书籍;在线课程的付费学员人数破20000+。
4、运营
仪式感:学员购买课程,获得入群资格后会获得个人编号,有公告和禁言等群规。
参与感:购买课程,自由完成课程内布置的作业,发微博,老师点评。还有经常组织品牌活动等
组织感:
通过核心群成员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每天交流创意和进度。
归属感:组织多次线下活动,增进群员对社群的归属感。
5、复制
秋叶PPT职场实用类在线教育领头羊,课程破百万的销售额,
学员90000+,核心团队壮大,经常有和各大企业合作的机会。
核心文化:玩的同时把活做好,顺便把钱赚了
以学员群为核心,分化出许多子社群。
其他案例,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