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约雪舞 总忆乡愁》
作者创作谈
陈建政
“冬约雪舞,总忆乡愁”这几个字写出来,立马牵扯出了六十多年前那尘封已久的记忆。揪抓着善良的心灵,安扶着自尊的身躯。这其中的心情我真不好述说,总恐笔拙表达不出心中真意。但每每一站在雪地里,心中总是酸楚楚的。这种心情在心中憋窝了一辈子。终于在2018年飘落的雪花中绣成了一行行文字,写成了小说《冬约雪舞、总忆乡愁》。去寻忆那年少最初朦胧的记忆。叙不尽,说不透的心事伴着那雪花飘落。
《冬约雪舞、总忆乡愁》。我写的小说仅仅写的是一位年迈的痴呆老人面对眼前雪落回忆他年少无知时那场纷飞的雪天真实的雪境,着墨点只写現实的繁华与年少的贫寒。当今人性的冷漠与过去贫困善良产生前后对比,其中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前者的繁华盛世与过去凄凉的痛苦故事都没细写。这让读者去思考吧!。长大后我看过多少有关描写“雪”的文章。或散文或诗歌,总把雪描写得是那么惊艳般的美丽,但我今天所写,却是以小说的形式去忆雪之乡愁。雪花纷纷固然是那般的美丽,但我所写却有一番隐痛,一种惊醒封藏在天真的脑海中。往事如冬的飘雪,总能忆起那儿时家的情境,那么一个人,那几张玉米面饼……一个关于人性善良、自尊的故事在心灵最深处幽居着,纷扰着我的灵魂,逼迫着我去书写那情感的激动。
也正如2018年黎明的第一场雪,1958后的第二年也是一场大雪,整整相隔了一个多甲子的轮回,只不过那年的雪断没有今年雪的安静。记得那雪是乱舞的,没有方向、没有头绪,在风的鼓动中都情绪急切切地把雪的寒冷吹进破败的窗户中,缓风处落雪封堵了家家简易的柴门。十家九户断炊,雪淹没了整个村庄,看不到其它颜色。只有大地上的树枝如黑黝黝的笔在书写着寒冷中的悲苦。剩下的只有一片赤裸裸的白。在那刺眼的干净中你也许会看到一个顽强的生命蠕动在皑皑的白雪中,如同一只挣扎的屎壳郎肩背着破锅烂盒向一家家饥饿乞讨着善良。那锅盆碰撞的声音一辈子都在我的耳旁回响。那被父亲诱劝下分出的几张半拉玉米面饼时时叩击着我们善良的心房。
冬约雪舞,总忆乡愁。我写到这里真的不敢过多地述情,我怕我再一次流泪。我只有从那以后每年虔诚地用目光与雪花相迎,总想抛开那酸酸的痛,期望披上雪的善良,一往情深地站在每年冬天飘着雪的雪地中,让洁白、干净、善良飘落心中。深深地感谢父母用贫寒、饥饿为原科,用爱与善良做火为我们煲了一锅心灵鸡汤。
其实,现在我的孩子不懂。每每给他们讲那时候挨饿的故事,他们听后总是一脸茫然地说:“不会吧!别哄小孩了!咋不多种些麦子吃白面馍哪?俺不相信你们饿着肚子俺爷爷会把馍送给路人。”我不会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没有感受那种寒冷的风雪。也不知道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己有很大改变。其实,雪美!不是她飘舞的容姿,而是融化雪的温度。那片片雪花,就是记录时代变迁的诗笺。
《 冬约雪舞,总忆乡愁》文中粗略地勾勒出儿时的饥饿与寒冷――忘不了那诱香的玉米饼,蒸熟的红薯,那清香的只有咸盐与菜叶的早茶,那开裂的破棉裤、风薅腿股的疼痛……这所有的一切我真不愿与現在在雪地里疯玩的儿童讲得明白,他们在羽绒服的包裹中怎懂得寒冷。我只借着的飘雪,去观看着当今世俗繁华丢掉的善良,再去回味儿时寒冷天那温暖的阳光。我知道,雪是冬天约来的舞的精灵,有了雪的到来,冬天才能放出光彩,雪是有记忆的,有情怀的。它能把六十年前的风雪连在一起,那片片雪花就是记录历史演变的文字。每片雪花上都写满了“善良”与“爱”静静地向人间飘落。人能在六十年的苍桑岁月中逐渐变老甚至于失忆,忘却那过往的历史,但弥漫在空中的雪就是一本飘洒不尽的天书,默默地记录着人世是怎样在追逐金钱物欲的同时而慢慢丢掉了善良。观看着眼前雪静静地飘落。荡漾着对儿时风舞雪的思念,我的心好痛。索性闭上眼吧!沉醉在雪的怀中,想像着雪的晶莹、干净。不想再面对尘世繁化的浮躁、人性的虚伪与冷漠。也不想看摔倒了老人而无人敢扶的尴尬。只有心中祈祷那飘落纯净的雪啊!去清洗一下那心灵深处善土。那一片片飘落的雪啊!别只顾去覆盖高楼、道路……也请你用那片片清凉去抚慰一下那狂热的物欲心使其冷静下来吧!
多么希望我睁开眼,飘落的雪花能融化在人的心田,慢慢地过滤、升华,让人心得以净化,愿世人都做一个单纯、简单、善良的人。让人都如雪花一样晶莹给你身边的人看,都做一个阳光、温暖的人。你心贴我心,我身暖你身。没有算计、没有纷争,那样,我费尽笔墨去追忆儿时大雪天贫寒农家屋中那弥漫的温度才显得更有意义。
写了这些,权当是我对
《冬约雪舞、总忆乡愁》的导读吧!最后再说一点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出生时,那个惨烈的历史年代己经过去,但那段历史曾有耳闻,可我们也知之不祥。所以今天我借文中“跃进”回忆的故事让現今的青年阅读就好像瞎编的一样。这我无办法让你穿越六十年时光去真切感受那段生活的真实,我只有借笔叙之。但文中的“跃进”就是我現实生活中大哥的原型。从小到大不止一次地给我讲他小时候挨饿的故事,最怨的就是兄弟几个想多吃几块玉米饼,而父亲却把那些饼打发了“钉锅锢漏锅”的。为此,我才冲动地真实地让“跃进”回忆了那段历史。信不信由你,受感动不感动也由你。但我写的故事是真实的。
2018年元月写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