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多了“想当年”,也听多了“那个年代”。生怕自己有一天也把它们挂在嘴边,也怕被人问及。不是回忆不好,而是怕让人觉得自己好有年代感。
现在,我越来越不愿意主动向比自己小的人说自己的过往,也不大总是提起那些年的事。虽然年龄已经摆在这里了,虽然说说也无妨,但是总归是要尊重自己的想法,也要照顾别人的感受。
你不问,我便不说。
因为小时候总听大人们灌输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听着他们诉说自己所受的苦,听着他们那些坎坷的经历。听着听着,就像是在听故事,又像是在翻看很久很久以前的新闻。我想,我的故事讲出来,后来的人听了也会有同感吧。
今天中午,儿子突然问我刚上班时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我说吃一碗牛肉面要付1.7元,相当于在食堂吃一天的伙食费;我也告诉他,写一封家书,一来一回至少半个月;我还告诉他,一个月工资三百四十元,寄二百六十元给父母。
这些,对他来说就是个故事罢了。
能看出来,他听得很平静,如同听故事,他无法感同身受,因为不在那个年代里,这些事,只有在那时,只有在当时,才能感同身受,因为这些都是那个年代永远的烙印。
在家里,孩子不问,我一般不主动讲这些,因为我怕我以后老了会一遍又一遍地讲,那时他会听得生厌。就像我怕我的长辈们一遍又一遍地讲,又不能不听一样不自在。
在外面,我既不主动提八十年代,也不提那时的故事。
我宁愿我的年龄和我那个年代的回忆保存在我的脑海里再久一些。等到我老得头发白了,眼睛模糊了,再闭上眼睛慢慢细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纪的那些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