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公交车上,坐在两名中学女生的后面,她们穿着XX中学的校服,将重重的书包放在腿上,叽里呱啦的议论着另一名女生。
女生A:“我给你说,我觉得小C上自习的时候在说我的坏话!”
女生B:“啊?她是怎么说的?”
女生A:“我没有听到,但是她说的时候一直看着我笑,肯定是在说我的坏话!”
女生B:“她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上次¥……%¥&……*”
这样的对话应该没有人会陌生,在我们那段同样青葱的岁月里,这样的对话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我们总是能脑洞大开的去揣测他人行为背后的含义,然后想当然的讨厌他、觉得她特别作、看不顺眼。
曾经的我也是如此,因为一个朋友A告诉我好朋友B在背后说我坏话,我当时正好和B有一点点小矛盾——真的很小,就是她不小心将我的钢笔弄丢了,因为A的话,我怀疑B是故意弄丢我钢笔的,明明知道我特别喜欢这一支,还故意弄丢,真讨厌,于是开始渐渐的疏远B。
起初,她以为我还在为钢笔的事情生气,经常下课跑到我座位旁边坐下逗我笑,可我气的并不是弄丢一个钢笔这个简单事情,而是她故意弄丢我钢笔这个“恶劣事件”,以及她在背后说我坏话的“不良行为”,所以,我完全不想理她,根本不给好脸色看。
在我持续不理不睬的情况下,她渐渐也不往我身边凑了,到高中毕业之时,我俩已经完全形同陌路。
可能她现在都还一头雾水,为什么关系这么密切,常常同床共枕的好朋友会因为一直十多块钱的钢笔,突然就变冷淡了。
后来上了大学,我们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通过另一同学,她告诉我,当年B并没有在背后说我的坏话,A之所以要告诉我B在我背后说坏话,是因为A看不惯我和B之间黏黏腻腻的样子。
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我就是一个大傻子!因为一个朋友的胡言乱语,疏离了那个当时在中学时期最合得来的朋友!仅仅因为是一句话,一句没有依据的话!
从小到大,我一直自诩为一个理性、看问题比较客观的人,这件事狠狠扇了我一个耳光。即使那时确实年幼稚嫩,看问题不成熟,但这些理由还是没有办法让我释怀。
错误犯了一次,总是不希望再犯的,况且这件事情对我这个自诩为“理智”的人打击非常大,于是我开始思索,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到底如何才能避免这样“惨绝人寰”的情况出现。毕竟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太普遍了,我们都常常因为某人的一句话,对另外一个人印象变差,因为自己都不确定的事情,朋友反目成仇。
随着年龄增长,见过人的千面百态,经历过诸事纷迭,这个思索渐渐有了一些结果——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无罪推定”。
“无罪推定”是一个司法概念,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适当延伸一下,变为“任何人在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其做过某事,说过某话的情况下,应视其并未有此类举动”。
也就是说,任何通过第三方传递的以及自己脑补的,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其发生过的情况下,都应当视为没有发生过。
这样的话,在人际交往中应该会少很多矛盾吧。
朋友在说另一个朋友的坏话,但是没有证据,全是一家之言,那我左耳进右耳出好了;我觉得这个人对我有偏见,但这只是我的感觉,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我也没有亲耳听到对我的诽谤,那还是当他对我没有偏见好了。
我们不会因为闲言碎语就疏远某个朋友,也不会因为莫名其妙的感觉而对某人产生负面情绪。
我明白得有点晚,还因此错过了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有时候闲来无聊,总是会想,如果早十年我懂得这些道理,那么我和朋友B是不是现在还是好朋友呢?会不会还同中学时候那样亲密无间呢?
可惜世上从未有如果,唯有往前看,知错就改,让自己不在同一地方摔第二跤。
人的脑补能力非常强大,说话的时候看着你笑就可以脑补出说你的坏话,走在你后面说说笑笑就可以脑补出是在嘲笑自己,别人的一句话就可以脑部出一个惊天阴谋。
可是人际关系中并不需要这样强大的脑补能力,一是一,二是而,记得“无罪推定”,让所有的胡乱猜测、胡思乱想见鬼去吧!
我走了这么多弯路,可不希望各位再走这样的弯路,愿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都拥有自己坚定的立场,不因自己脑补或者别人脑补的“事实”,将自己的人际关系推入糟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