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每逢中秋,都会想起2019年的中秋是在北京度过的。那一晚,我们在鸟巢外面看月亮。很晚很晚,就像小孩子一样不想回家。
小时候的中秋节,就是月饼。那时候月饼很薄,里面的青丝玫瑰很硬,我只愿意吃皮。觉得皮是最好吃的。后来有了豆沙馅,就是甜的发咸。
再就很少吃月饼了。对中秋节也没太多感觉。
过了很多年,直到上了大学,忽然发现,中秋节不能在家过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那是第一次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一个佳节。
当时只记得有个晚会,大家刚入学都不太熟,玩的也不咋地。
后来的后来,即使放假在家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月饼,农村十年前之前真没啥好吃的月饼。对月饼的记忆只有难吃的青丝玫瑰,也没有人宠着我给我皮吃,要吃就整个吃完。所以想都不想吃。
工作的第一年,抽奖抽到一盒香格里拉。那个高档啊。那会是月饼包装最奢华的年代。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小的月饼,只有一个泡芙那么大。打开盒子,里面还有浅黄色的小刀叉,几种口味,蛋黄,椰蓉,豆沙,五仁,记不太清了。蛋黄记得最清楚,因为好吃,而且才知道还有蛋黄馅的月饼啊。心里狂喜。不舍得打开吃,留到十月一放假回家,带回去光宗耀祖,看,单位发的福利啊,农村人就爱讲究这个,谁家孩子,毕业了被哪个单位挑走了,在外企还是在国企都是还不错的,过年过节发这发那的,带回家,给父母一顿长脸,我也是被这种教育灌输着,都没舍得给我同学一块,即使我同学给了我一块麦香村,大连人都知道,我很后悔没交换给他一块,礼尚往来也是应该,而且人家还给掏的车票钱,后悔是因为,不就他就是我的蓝朋友,后来的后来他是对我最好的人,而且一直好的不得了。话说回来,一路过关斩将,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考上了大学,但工作坎坷无比。带回家他们是高兴的不得了。
再就是结婚那一年在老家,吃到一小箱装的那种最老式的月饼,特别好吃。而且一点都不贵。五仁的,后来就主要吃五仁的。没有青丝玫瑰,有的也很少,很软。这月饼节快来了,我都吃光了。
后来有政策不然过度包装,有的也不发月饼了。我也没有了固定单位,只是偶尔代课的机构给发过两次。第一次我还真忘记了味道,但是那份心意我始终忘不了。诚恳的真心地给我准备一盒月饼,记得过来拿哦!
第二盒是同样的机构,但是不同的校长。反正这盒月饼是不错,但我没有吃到。但是感受不太好,记得当时发消息说给我一盒月饼过来拿吧。结合一下这个人和语气,必须去拿。
月饼节快乐!多吃月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