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nly单
在我十七岁那年我就经常会说,一个人所拥有的与他所要承担的是成正比的。可能这句话并没有那么绝对,但也不无道理。
家庭环境的缘故,我把许多东西都看得特别淡。很小的时候我就能说出“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即使是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与价值观”。
因而,我很少会因父母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而觉得难过,他们也很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我身上,但是他们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正因如此,我才得以在每件事上都能够有自己内心最愿意的选择。
我是一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就是那种去超市买牙膏都要纠结好久买哪种,最后随便想个数字在货架上数到哪个就买哪个。所以在这个无论什么都有诸多选择的时代里,每当选择什么东西我内心都在想如果别无选择就好了,我更倾向于接受那种降临你不得不接受并去完成的感觉。
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作为一个女生我达到那种每次叠衣服就不想再买衣服,同款我从来不会买两件,如果买了我一定会把其中一个消灭,因为觉得每天纠结穿什么穿哪个真的太累了……
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那段时间我特别煎熬,因为我语数英不错,老师说语文好选择文科有利,数学占优势。朋友说理综不错还是选理科吧。父母说选择你觉得自己最合适的就可以了,十六岁的我对于父母的回答曾在学校的操场一角痛哭流涕,因为那对当年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选择,当然也确实影响了我后来的路。
最终我选择了文科,对于文综高考考了一百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神人!直到现在大学已经毕业想到这我还会自我安慰,也许选了理科还不如这呢~
对于当年的选择我并没有后悔,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百般挣扎作出的选择,没有任何人要求我要如何,以至于后来我走成了什么样走到了哪儿我都不能去埋怨别人。结果不够完美,只能说自己不够努力,如果结果让人欣喜,那我会告诉自己又成功的下对了人生里的一步棋。
如此的思维让我很少去埋怨或者伤心,因为所有的事我只停留于我不够优秀与我如此幸运两个结果之间。
其实我今天想说的是关于感情里的选择,前段时间和我妈聊起这些,她一如往常的说我只能给你参考,至于你如何选择与决定还是要看你自己,省的你以后过的不好埋怨我。我以前总觉得这话特别自私,其实我真该为有如此开明的父母而感到欣慰。
踏入社会以后才发现,每个决定与选择都有很大的意义,而更重要的是你作出的每个选择自己都要有能力去承担那个不知如何的结果。
每作出一个选择之前,我都会问自己能不能承担后果,如果能,那就大胆去选去做,或者如果觉得自己不能够承受或者接受,那就不要耗费精力与体力。
我本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悲观的生活态度让我对所有不知结果的事都提前列好最坏的状态,这样的唯一好处也就是我极少因为某件事达到什么程度而慌张或者伤心。
我经常会为了选择什么都纠结不已,甚至叫个外卖我都会不知道该选什么菜,我经常会想如果我能够果断一些是不是很多事情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了。
以前高中时候最怕调座位,老师会根据成绩让我们在座次表上挑,我最怕自己排名靠前,(容许我装一下学霸ò ∀ ó。)因为不知道该选哪个位子,不知道身旁坐的会是谁,我更喜欢老师把我安置到哪里,或者最后我不得不选择的位子,如此心里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假如与可能了。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我都特别喜欢“降临”,那种你不得不接受,或者它冥冥中属于你,让我觉得这个本该属于我的结果或者事物都是应当如此,也愿意去接受与承受。
如果说没有选择,我选择接受那个“降临”于我的任何。如果有的选择,我所作出那个选择的结果一定是我所能承受的。
如此,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