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
爸爸给我戴像章
我的家在八百里洞庭,东湖边上一个叫新生大院(解放前叫流渍院又名尖刀溪)的堤院里,一眼望去一条连绵起伏的河堤保护着她。
家的前面是东湖的一个支流——北岔子,河的对面是另外一个乡,插旗乡的官山大队。我们是华容县终南乡,北局村七组。
家的东面也是河堤,翻过它就是钱粮湖农场了,河堤上,钱粮湖农场连通门前东湖的北岔子有一个水闸,叫张家窖,它是我们乡与插旗乡的分界点。
我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十九岁考上广州铁路技术学习,小名叫“德妹几”。
爸爸,李学仁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没读过多少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几个阿拉伯数字,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
早年跟随父亲从益阳桃花垅迁到这里,听大人说:当年家道败落,生计困难,爷爷奶奶带着叔叔伯伯一家八口搬到了这里。
不幸的是不久爷爷突患“伤寒”走了,生活的重担就落到奶奶、大伯和爸爸的身上,接着大伯学手艺当木工去了钱粮湖农场,农活就是爸爸一个人的了。
爸爸小小年纪就学会犁、耙、滚、平田等农活、记忆中爸爸不苟言笑,不善言谈,为人憨直,一天到晚不知疲倦的做事,撒网捕鱼、划桨撑船、磨刀砍柴、浸泡黄豆制作豆腐….都是一把好手。
爸爸当过生产队长,还做为先进人物到过韶山,记得爸爸去韶山时我兴奋了好几天,总个队上都为爸爸高兴。
爸爸回来后大伙围着他问这问那,不善言谈的爸爸半天才挤出几句话“火车比房子还大”,“到了毛主席的家里”,“人多好难挤进去”…。
站在边上的我多么想听到火车是什么样子?毛主席家里又是什么样子?离我们这里有多远?…
可爸爸这些都没有说到,只是等人散了在我胸前别了一个红色纽扣那么大的主席像章,教我好好读书,还说这是公社统一配给他的,只能给我戴一下。
从此我就有了一个梦想,要到韶山去。这个愿望在我1981年分到娄底机务段工作后得以实现。
近二十年的每年12月26日,我都风雨无阻的赶去圣地,感恩主席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主席的热爱,感悟“公者千秋,私者一时”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