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听着这样的句子:“你看谁谁家那小谁,又考了100分”、“你看谁谁家那小谁,多会说话”、“你看谁谁家那小谁,运动会上跑步得了冠军”...
现在很多人还在听着类似的句子:“你看谁谁家那小谁,找的工作多好”、“你看谁谁家那小谁,女朋友多漂亮”、“你看谁谁家那小谁,赚了多少钱”...
“你看谁谁家那小谁”出现在每代父母口中,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不堪其扰,如何不再让“谁谁家那小谁”扰乱节奏,活出自己呢?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看谁谁家那小谁”这句话的背后存在的问题。
1.主观因素影响大,标准难以捉摸
“你看谁谁家那小谁”后面跟着的,一定是说话者认为好的东西。关于界定什么是“好”就存在很大的主观因素,这取决于说话者的角度和见识。
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而且,因为这是一句主观表达,所以它会受限于说话人的见识,以他当前的见识和阅历,以他当前的价值观来判断,能得出这件事是“好”的结论,或许过一段时间让他再来评判,能得出相反的结论,换一个不同阅历的人来评判,结论又会不同。
记得有一次,我和表妹在姥爷家招待客人,表妹跟我爸陪着客人说话,给客人添水;我在厨房陪着舅妈准备午饭。结果舅妈批评表妹不如我,不懂得去厨房帮忙,当时我还安慰表妹来着,结果回到家,爸批评我不如表妹,不懂得跟客人交流...
所以,别急着相信,别急着自我批评,别急着按别人家孩子的标准去改变自己。
2.只有要求和期望,缺少方法和路径
仔细想想,这句话其实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或者说期望,没有方法和路径。一般这句话后面还会跟着很长一段话,足足可以说一餐饭的时间,但这些话总结起来,无非两点:一是别人家孩子如何好,二是你如何不好。
总之就是提要求,说现状,分析了一堆,唯独没有方法和路径。就好像告诉你悬崖那边如何如何好,这边如何如何差,两相对比之下,让你觉得不过去那边就天地不容了,但问题是当你真的相信了,想过去悬崖那边,却发现不知道这悬崖如何跨越,他并没有提供可行的方法和路径,实践指导作用基本为零。
要说这种话有什么作用,那就是贬低孩子,打击他的自信心。"人比人,气死人",人和人的差距在对比之下会被放大,而父母夸赞别人家孩子、批评自己孩子的话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影响孩子心理的成长。
3.目标太多,难以实现
回想文章开头的几个“你看谁谁家那小谁”,你会发现,“那小谁”往往不是同一个人,今天是A,明天是B,而所有这些人的优点都是对你的要求和期望,如果你要迎合,就意味着你要把所有优点集于一身才能达标,不然总是会有“那小谁”在等着你追赶,试想若这些不是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人生得多累啊...
看完“你看谁谁家那小谁”这句话的背后的问题,如何不再让“谁谁家那小谁”扰乱节奏呢?
首先判断“那小谁”是不是你想成为的人。
如果是,就去谁谁家找到那小谁,问清楚他做成这件事的体验以及达成路径和方法,听听他的建议,然后制定自己的行动路线,最后坚定地执行。
如果不是,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家人沟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一来可以让他们放心,二来可以让他们知道你在努力,你有自己的想法,加深他们对你的了解;然后,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付出十二分努力,坚持下去,成为自己想变成的样子。看到你过得好,他们会以你为傲,而你,可能会变成别人父母口中的“那小谁”。
再或者,不听从,不解释,什么都不做,让它随风去吧,按自己的节奏,把生活过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