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在电视上见过或是遇到这样的情景:
临出门前,发现眼镜不合适,于是换一副眼镜,又发现外套和眼镜不搭配,于是换了外套,可是外套和鞋子又不搭配……好不容易都换好了,又发现鞋子和包不协调。于是,原计划12点出门,变成12:20才能出门,结果……迟到了……
大多数人迟到,其实都是因为忽略了预留“缓冲时间”。
在《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这本书里,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张永锡老师,曾经提到:“在出门前,我会预留10分钟的缓冲时间”。在开始下一项学习任务之前,也预留出10分钟的缓冲时间,用来结束上一个任务、收拾桌面、准备另外的参考书、或上厕所等等 。
所以,在你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充分的预留出不同事情之间切换的缓冲时间
小A同学,最近特别烦恼,她说计划总是完成不了,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连上厕所都没时间……我们来看看她每天上午的作息时间表
可怜的孩子呀,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预留……她的真很想快点把作业写完,去听空中课堂,可是……总是超时完成……结果一个上午的时间只能完成物理作业,她很懊丧……下午继续完成上午的作业,第二天先完成前一天下午的作业,然后再按这个时间表继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眼看着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压力特别大……
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经历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合理估算过自己完成1项作业,大概需要的时间而导致的。
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前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横跨了昆虫学、数学、哲学等几个领域,还能很从容的安排时间,不仅每天睡足10小时,还写出了70多部学术著作,他这么有成就的关键是:因为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并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在执行计划时,他很少感受到时间的压力——因为他在制定计划时,已经为每件事安排了合理的时间。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做作业需要的合理时间呢?—— 就是善于总结。
大多数人都喜欢制定计划,但不习惯总结。建议每完成一项作业,先回头看看自己花了多少时间,这有助于自己准确估算每项任务的时间。每天做记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清清楚楚自己的做题速度,每快速1分钟,就是明明白白的在进步。
现在小A同学的时间表是这样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她发现自己写物理作业需要2.5小时,英语作业需要1小到1小时15分之间,于是她根据自己的速度制定了计划表,虽然看起来上午只安排了物理和英语作业,但是她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可有成就感了。这样做的好处就像是给大脑一颗糖果,让它干起活来越来越有劲!
她说自从合理预算好时间后,只需要按计划清单去执行就OK,每天都能清楚看到自己的进步,很满意,写起作业来没有什么负担,复习也轻松了很多!
亲爱的小伙伴,你也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