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梳理《弟子規》所講,許多思考在我的腦海裡浮現,又將所學知識串聯在了一起,遨游在这样的思考里,讓我甚是享受與喜悅。
在我剛開始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有一個感覺就是如果早點接觸,我就可以早點這麼做。比如,對於「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以前的我所做的都是相反的。這些基本的孝順父母的行為我都不知道。是的,那時的我沒有正知,也不知道什麼是正知。
所以開始會認為《弟子規》是規範日常行為的准則。現在想來,好像又沒那麼簡單,句句可以讓人引發思考。
《弟子規》分為總敘、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8個篇章。
孝、悌、謹、信是基本行為,前面做到了才可以完成後面的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循序漸進,也是拔高自己緯度、胸懷和格局的過程。
在孝、悌、謹、信中,孝為第一,所謂「百善孝為先」。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學習(讀書)和做到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就像在政治上會常講:「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兩者結合的重要性。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告訴我們有德之人是什麼樣的狀態,無德之人是什麼樣的狀態,世人又是如何的態度。如《太上感應篇》所讲:「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衆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貪電玩 迷電視 傷眼神 萎心識
冰冷飲 垃圾食 壞肝腸 積毒素」
告訴我們如果滿足自己的嘴巴而不顧身體的飲食,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然而,我們總是需要過後身體的疼痛來提醒。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告訴我們,創造適宜的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在做事情的時候需要專注和安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讓我們具備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讓我們具備管理慾望的能力。
「見人善 即思齊 見人惡 即內省」
讓我們具備回到自己身上的能力。
「人有短 切莫說 人有私 切莫揭」
讓我們具備和他人相處的能力。
「道人善 即是善 善相勸 德皆建」
讓我們具備語善行善的能力。
…………
是的,我感受到,如果做到了《弟子規》,除了成為一個有素養的人,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我們修身正己,讓我們具備安靜專注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平衡關係的能力、克服困難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知之而后有定的能力、管理懶惰和慾望的能力、管理情緒的能力、愛他人的能力…讓自己視善語善行善,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序。
我知道,想要擁有智慧,想要實現夢想,想要幸福和自由,首先需要具備這些能力,修身正己。
而這些,又是符合於道,成為有德之人的基本。
「道德是萬事萬物之根本,道是隱形的,德是顯現的,德不能離道,道更不能離德,無德不能現道。」
「人合於道者則德,物合於道者則序,
反之則為悖為逆。
人德物序則天下正,
人悖物逆則天下亂。」
人合於道 則德
物合於道 則序
人有德 物有序 自然也
人有德
則人身和諧 陰陽平衡 身體健康
百脈通暢 心曠神怡 頤養天年
家庭有德
則家庭合睦 六親和睦 夫婦和順
家道昌盛 樂享天倫
眾家族有德
則百姓樂業 百業興隆 百工盡技
百官盡職 上下同心 國政和諧
馬放南山 刀槍入庫 社會穩固
天下太平 人類和諧 萬物繁榮
風調雨順 天清地寧 星辰順序
自然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