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条子。
为什么想写这个选题呢,因为我最近就在经历“人生迁徙”——从有些偏远的云南,到了发达的浙江省会杭州。
当我来到杭州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换了城市后确实不太一样。
这些不一样不是指的气候人文,而是机会和就业环境。
先说就业环境:
曾经我在昆明找工作,薪资普遍两三千,除了客服和销售以外,就是地推和主播,翻遍了招聘软件也没有一个正经的工作。
当然,这可能是我的渠道问题,但就我的能力和资源来说,已经是大众中等水准,却依然没有看到一个符合及格线的工作。
我的及格线标准是,可以接受工资低,但上班时间和事情得少。可以接受加班当牛马,但工资得高。
在昆明的时候,打车大老远赶面试,4k的工资要干七八个人的活。要不就是2-3k都费劲,还没有双休。于是我刷着招聘软件越刷越灰心,甚至校招里都有不少陷阱工作。
然后我一腔孤勇地拎包来了杭州,没确定好工作,甚至没有房子,顶着四十多度的天气四处奔波,虽然很累,但我还是很想留下来。
因为杭州工资高,80%对工作底薪都在5k往上。虽然生活消费高,但工作上限也很高,努把力月入过万也还是能实现对。但在昆明,普通老百姓月入过万,那就是可望不可即了。
而且,小城市的就业机制根本不完善,虽然有大概的保障,但隐形加班和硬性加班完全取决于老板的人品,可在大城市,也有,但会有额外补偿。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越发达的城市,工作岗位越多,你的选择也越多。
我在杭州可以接触到很多职业类的工作,比如运营,文案,策划等,都是偏专业性的专岗工作,但是在昆明,基本上一人多岗,或者杂活缠身。要不就是一眼望去全是一线服务业工作,根本没有职业规划的可能。
当然,这么说有些悲观,但就普通人的视角来看,要想在小城市突破上限,实在太难。
再说机会:
我在杭州确实有感受到一个字——先。
不管是政策也好,观念也罢,又或者是任何风潮和机遇,作为发达城市的杭州,都挺“先城一步”的。
联名周边,大型活动,新品试点,新风尚,虽然我在勤勤恳恳地打工,但一刷网络,发现自己都身在其中。
这种感觉有点奇妙,曾经在云南的时候,我多是望洋兴叹的那种人,越得不到,越想要,但没办法。现在新东西就在身边,我反而兴致缺缺,因为很多东西,伸手就能够到,而不是求之不得。
好像我没变化,但我正在接受自己身在先机里的状态。
这和城市经济与县城经济一个道理,城市里有的县城没有,信息差造成了市场空白。
但城市需求和县城需求又不一样,可站在高处的俯身很容易,低处的攀爬却很难,最后还是那些长期泡在高处经济的人占便宜。
不过,这和我这个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我想的只是:
1.换城市,提升薪资和职业上限
这一点,是被动接受城市基建带来的就业加持。从一个没有的城市到一个有的城市,城市里的人自然也就拥有了。
2.换城市,感受城市之间的信息差
每个城市虽然大致都是差不多的发展路径(搞经济,引进项目),但大小城市之间有信息差,认知差和资源差,可以流通作用。
所以,人变有钱的第一步真的是换城市,跳向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罢。择一棵适合自己的树,那此树就是良木,依托良木,禽又怎不能成良禽?
一个人挪窝,确实不太容易,但人挪活,树挪死,如果不在自己最有勇气的时候往外走,那大概一辈子也很难彻底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