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书店给孩子买了两本图画书,其中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信谊绘本的经典。回家后孩子在床上翻看,喜欢的不得了,她的猪妈妈却不以为然的说她不过是三分钟热度而已。这或许代表了不少父母对待孩子阅读的态度,可悲可叹的紧。每天15分钟,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图书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孩子是可以爱上阅读,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如果带着一种无视、轻蔑,甚至扼杀,那是极可怕的。姥爷有一个大箱子,里面装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书,古旧、线装、泛黄,对年少的我着实是极大诱惑,曾偷了几本《水浒传》、《三国演义》、《明英烈》之类自以为读得懂的来看。酣畅淋漓之时老人家发现追来,虽没有太多的训斥,却在把书收走之时,撂下一句:你太小,看不懂这些东西,等长大了再说!与不少作家年少的经历相比,我的遭遇就显得越发的不幸,或许一个好作家就被杀死在那老头转身离去的一瞬间。我一天天长大,大箱子早不知了踪影,对此事却一直耿耿于怀的。
小兵张嘎号令了个五湖四海读书群,欣欣然混入滥竽充数。一觉醒来,“小兵之家”竟换匾“兵部尚书”,顿有从平民布衣一下跃入高官朱门之感,混迹高朋默默旁观,不敢轻发一言。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提出,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读书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 的极好形式,在台湾读书会是极其盛行的,在城市做书的时候,我也曾或组织或参与过多种类型的读书活动,亦是十分喜欢。我并不奢望能从“兵部尚书”窃取适合我的有价值的内容,但我却相信哈维尔所说的,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我亦相信,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朋友圈读书者甚多,或如徐志摩,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个清净地,看天,听鸟,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假如把读书当作一种修行,那我想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知己。或如毛姆,在睡前读一本小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就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读书或是大事,或仅小事,亦甚无关紧要之事,全在你如何看待读书这件事。有人说,你的阅读造就了你,却少有几个人敢在一笑之余撂下一句:是阅读造就了我。或许有时候我们是该少读些书的。只因早已不知为什么要读书,总是盼望着能在读书中获取点什么,却常常忘记了在生命里多些给予。
小灵灵问我怎么能每天写东西。我其实也不懂,凌乱了就顺手写罢了。这样的答案,小灵仙显然是不满意的。一直以为2008年冬天大雪里的那个小女孩没嫁人的,她对嫁人一事也是讳莫如深,一如既往的鬼魅妖邪。或因还是印象中那个离职前在地下停车场车道里一本正经絮叨着的小姑娘,不曾想过她也该快过三十,结婚嫁人,为人妇了。小灵仙让我看她近来写的几篇日记,帮她找灵感。打开亦仙境亦地狱一般的QQ空间,队长小黑狗Kimi和副队长Only大妹子领衔的“狗狗游击队”刚刚悠然走过,擅于奇葩说的“三八游击队”又闪亮登场。文字干净、温暖,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节奏,一种内心清澈、安静的节奏。读到这样的文字是令人开心、愉悦的,比我好,更有文字的灵性。甚是喜欢!这份流淌文字间的温暖和安静,着实是我等内心呱噪的人应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