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迟但到的《英语命题技术研究》

最近几年一直在为一家出版社编写英语教辅,为了使自己的命题更科学更规范,于是网购了一本《英语命题技术研究》,这本书是我目前在网上所能找到的关于初中英语命题指导的唯一的参考书,虽然说出版时间有点早(2017年8月),肯定是依据2011年的课标编写的,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的买了下来。读后,真的很遗憾自己前几年为啥没有想起来搜寻这方面的书,幸好,虽迟但到,我也总算补上了这一课。

在提高中考命题质量方面,浙江省教育厅一直走在了教研单位的前沿。这套《命题技术研究》丛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科五册,本书总共有六章,第一章是考试命题概述,另外五章分别从主要考察技能、题型设计与评分标准、试题命制、优秀试题赏析四个层面阐述了听力、口语、阅读理解、写作、语言知识运用五种题型。

本书在解读命题的质量指标时,谈到了编制双向细目表和试题的难度系数,老实说这些理论知识我有点一知半解。但对命题原则比较感兴趣。认为有一些命题原则,学生也是应该了解的,这样更方便于他们做题,形成自己的应试技巧。比如1.命题思路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命题组成员中任何一人对试题的科学性有疑问,或者觉得试题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试题就不得采用。这样的原则有利于提醒学生做题尽量按顺序,不钻牛角尖,对模棱两可的题不要深究。2.同一名阅卷者,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份试卷也会打出不同的分数,这说明书面表达题评价的主观性很大,但无论怎么变化,一手漂亮的字体总会令人不由得打出高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写好字非常重要。

   关于听力这部分的命题,浙江的要比河南的听力考查更为丰富,他们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对学生信息转换能力和数据能力要求会更高一些。尤其是图文任务题,难度比较高。比如听对话,要求根据对话内容画出Tom到Bill家的路线图。这不仅考察了听的能力,还间接考查了识图的能力。河南正在实践人机对话的新型听力测试方式,不知要过多久可以做到全省统一。

关于阅读理解的命题,一般考查五个主要方面。1.主旨要义2获取具体信息也就是对细节题的考3.推测词义4.判断推理。这部分要求学生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并对作者的态度观点写作目的及意图,文章的寓意及出处等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属于一种深层次的理解。5.理解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描写手法 ,表现形式,如语句的顺序,段落安排,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篇章结构等。目前河南省对阅读理解的考查以单项选择题为主,这种题型的优点是确保评分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能够提高阅卷效率,但同时不恰当的干扰相容易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容易使师生采用题海战术或过分强调应试技巧而忽视语言训练本身。浙江省还出现了排序题,匹配题,判断正误题,补全文段题,完成型试题等多种题型(比如简答题或主旨归纳题)。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对命题人的要求来实践一些对应的学习策略。中考是非常正规的考试,所以命题的严密性是和科学性是有保障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多研究中考命题。从题材、字数、出题点、课标要求等多个方面来解读,以便帮学生高效备考。根据阅读题的命制原则,可以应用不同的阅读策略。1.同一语篇的试题要按照其答案在文本中的顺序进行排列2.试题的答案必须通过理解文本才能得出。题干要求1.可以是一个问题或一个需要补全的句子,2.应包括选项中共有的信息,以避免各选项内容重复。3.题干表述应简洁清晰无生词,但不能过于简短以至于无法限定考点。4.题干应尽可能避免出现带有否定结构的形式。关于题干的设置,无论是对细节题的考查,还是对主旨大意的归纳,以及推断题题干的设置,我都整理了一些模板,这都是非常实用的资料。干扰项要尽可能基于文本内容来设置。填空题题干选项的设置必须确保所有选项都能还原到句子中,并且在语言形式上要尽可能保持一致。

书面表达是考查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词汇运用方面,重点考查单词拼写能力,词性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词的搭配能力和词的选择能力。在组句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运用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和there be句型以及并列句和复合句等。篇章写作还体现了学生的整体谋篇能力,组织表达与信息传递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交际能力。

审题能力的强弱对篇章写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谋篇能力和润色能力也非常的重要。作文通常有文字类,图表类,图文类几种情况。书面表达情景的设计必须体现真实性原则,一般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作的情景设计,即为什么写。二是任务的设计,即写什么。设计的情境必须体现真实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以前我在做作文指导的时候,没有特别强调这两点,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这也是学生审题的关键。看了这个理论指导才发现自己之前的作文指导有点就题论题,稀里糊涂的,没有整体的框架性。

关于语言知识运用,这本书是按之前的五级语言知识标准要求。新课标关于语言知识的要求是按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和语言技能分别阐述的。突然发现之前做课题研究阅读的时候,眼中的课标只有语篇方面的要求,现在关注命题的时候,才会看到关于语言知识方面的要求,很多时候我们只会选择自己愿意看到的信息,别的真的会自动屏蔽的。

关于试题命制,需要关注的基本点很多,不同的题型,要关注不同的方面,比如完形填空所选的语篇一般是说明一定道理的记叙文即有议论的记叙文,偶尔也会出现说明文,议论文等,但是一般不用单纯的故事。也就是夹叙夹议的文章比较适合,长度一般都控制在250~300词,选材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设计完形填空题。一般以18乘以挖空的空数来估计选材的长度。完形一般注意首尾句不设空;设空的合理性是指设空应该从句子层次,句组层次,语篇层次三个不同层面考虑。设空的密度要合理,不宜密度时大时小;考点应该均衡分布。名、动、占大多数,形容词副词比例占7次,介连代词块比例最小;避免设计纯语法知识题。在选项设置时,每一个干扰项都要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选项词不要超纲。

词汇运用题常编写的是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在原创命题时要先通读材料,看材料适合命制哪种题型,哪种题型可命题的题眼比较多。如果字数不合适,先把字数改编到合适的区间。

整体来说,本书具有方向性,专业性,实用性几大特点,虽说有点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新课标变化,但是大体命题思路和原则是一样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命题方面的不少欠缺之处,正像本书后记中所说的那样,命题技术的研究是一项没有终点的研究,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本书的指导下,命题更科学更规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