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很多人眼里肯定是一本鸡汤类的书。很多关于认知的书都是这样,看的时候你觉得看得你心潮澎湃,但是就像一句很经常听到的话来说就是“听说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自己这一生”。书中对于这一点的解释是,你对这些道理只是知道,并不信服,所以没有动力去执行。或许这就是原因所在,鸡汤也好,其他也好,真正能够入心入脑的东西,才能对自己的行动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还是本良心书,至少是真诚的。或许也有一些大家营销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你想,在这么一个处处营销的时代,都在打造个人品牌,希望能够通过个人品牌变现的时代,哪里有不营销的土壤,所以,要正确看待这个事情。
对于这么一本有智慧、有良心的书,我认为还是值得推荐的。
接下来分享自己觉得不错的观点(或许也是有失偏颇的,毕竟人们往往都比较容易认同自己相信的观点,所以谨慎采纳)
感动是一种消费,凡消费必有成本。
人们都说得到那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是不是真懂了?凡引发不了践行的,要么是并不真正认同,要么是没有真懂。
成长史由一系列的不舒适构成的,所以,不惧怕不舒适,或许是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
当我们说一件事在我们心理确实很重要,但就是不愿意动手去做,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又无从改变时,其实症结在于,我们对这件事认知有误,它可能并没有我们心目中想象的那么重要。
作者在动力还欠缺一点的事情上坚持下去上给了四个建议:
学会分解任务。自动将阶段性的目标提取出来,当人获得阶段性成绩时,就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提供给自己一部分坚持下去的动力。
衍生任务未完成的间接后果。比如你完不成任务时,可能会影响直接领导,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让自己有动力将任务完成。
养成说断就断的习惯。将单一任务的专注时间延长。
给自己唯一性的阶段奖赏。
机会并没有那么依赖运气,机会之所以没有青睐你,是因为你并不具备真正开启它的条件。
先做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好,“意外好运”才有更大的概率降临。
获得好人缘的正确方式时拥有更多的正面资源。
人缘有两种,“资产性人缘”,比如说有钱人,他从不请人吃饭,也不给人好处,但就是一堆人围着他转,他的好人缘建立在他有值得他人“图谋”的地方,所以哪怕他什么恩惠都不施,只要有潜在的收益期望存在,他的好人员就会一直存在。还有一种叫“劳动性人缘”,比如老好人,他的好人缘建立在他能给人提供及时性的正面反馈。劳动性人缘必须时刻维持在劳动状态,加入他从某一时刻开始拒绝别人的请求,那么前期的积累就趋向于零。
现在很多文章在呼吁大家停止无效社交,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跟别人差距太大的时候,你的付出,别人几乎不可能回报你,因为对方没有同你进行交换或者建立联系的必要。因此,在自己没有资本之前别忙着社交,更应该做的是埋头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