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在前年父亲节那天去世的,今年父亲节,正好两周年。
父亲是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中等个儿,身材消瘦。曾在我们单位担任车间主任、分厂副总工程师。
因为他技术好,曾多次负责总厂和分厂的科研项目,并担任研发小组组长,多次获得过厂级和部级的各项荣誉。
因工作认真、勤奋努力,父亲还多次被评为“厂劳模”和“部劳模”。并从1993年10月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每年父亲节,我都会给他买礼物,有时是一条烟,有时是一件衣服。
他离开后,我只能和家人捧着鲜花、带着水果去墓地看望他,跟他说说话。
今年父亲节,是他离开两周年纪念日。看着窗外父亲栽种的韭莲花,迎风飞舞,恣意怒放,不禁想起我跟父亲的点点滴滴。
那些过往,如电影画面般萦绕心头,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年少时,不懂父亲的好
父亲1964年大学毕业后,曾在甘肃某军工单位当了几年技术员,1969年调入我们总厂(四川的一家军工单位)。当时他是分厂的技术员,后来分别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分厂副总工程师。
不过,作为女儿,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并不知道他的技术有多厉害。只知道,他的外表太普通了。
他走路喜欢背着手,而且不善言谈、不苟言笑。童年和少年时,我和弟弟都很怕他。
我一直记得小学四年级的一件事。那是春节前夕的一个晚上,母亲正在准备家里的年货,包括炒花生、炒瓜子、炒红薯干等。
也许是要过年了,可以穿新衣了,可以吃好吃的东西了,我很高兴也很开心。那晚我跟弟弟在屋外的水泥地上,跑来跑去、追逐打闹。
然而,乐极生悲。就在那个晚上,我的右脚崴了,脚踝骨折了。
那天晚上,父亲背着我去医院。才走到一半,他把我放下来,气呼呼地说:“自己走吧,老子背不动了。”
那天晚上,我忍着剧痛,一瘸一拐地走了十几米。看到我痛苦的样子,父亲只好再次背上我。
到了医院,父亲给我开了一点外擦的药,却不见好转。
后来母亲的一个同事,介绍了一个老中医。父亲和母亲带着我去他们家治疗三次后,才终于好了。
不过,被治好前,我是被父亲背着,去俱乐部玩了几个游园项目。
那两天,来来往往的人看到父亲背着我,就问他,为何要背着女儿,她不能自己走路吗?
父亲就笑呵呵地解释:“她不听话,乱跑乱跳,把脚崴了。”
那是记忆中父亲第一次背我,也是上学后唯一一次背我。
高考那年,我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1987年9月,父亲带我乘坐绿皮火车,去成都火车站,准备买车票去陕西的学校上学。
那天排队买票的人很多,我和父亲排在队伍中间。
此时,身后的一个中年妇女拿着通知书,跟大家说她儿子考上了北京的某大学,言语间都是自豪。然后她问父亲,“你家女儿考上哪里了?”
父亲不好意思说,就嘿嘿笑了笑。我当时低头不语,真恨自己不好好学习,没有给父亲长脸。
买到车票后,我一人回到单位的招待所,父亲则去书店买了一套俄语词典,准备报考高工,他们那时学的俄语。后来得知他当年就通过了高工考试。
原本母亲让父亲送我到学校,可在父亲的心里,永远是工作第一。他不想多请假,只把我送上了火车。18岁的我,也是人生第一次出远门。
那天上午,父亲在等待火车开时,大概烟瘾犯了,就从上衣兜里摸烟,结果摸到了五元钱。于是,他把这五元钱,从窗口处扔给了我。
此时火车正好启动。看着老爸的身影变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我跟他不停地招手……
也许别人第一次离开父母,大概都会伤心难过,而我内心却是暗喜——终于逃离了父母的视野,终于可以振翅高飞了。
然而,才离开父母不到三个月,父亲和母亲突然出现在我眼前。
就在当年12月,母亲说为了弥补没有亲自送我的遗憾,跟父亲一起来到学校看我。
第一眼看到父亲和母亲,我不是欣喜,而是烦躁。感觉自己好容易逃离了他们的掌控,怎么又跑来管我了。
他们那次给我买了一堆好吃的,包括一堆苹果和香蕉,还有几盒午餐肉和几瓶香辣酱。
这些东西没地方放,我只好放到床底下的脸盆里。还给宿舍的5个女生,每人分了一个苹果和香蕉。她们都羡慕父母不远千里来看我。
父亲和母亲当时只待了两天。他们住在离校区不远处的一个小旅店,条件非常简陋。老妈至今都记得,晚上睡觉时,有几只老鼠在屋檐上窜来窜去。
许多年后,母亲说起此事都是开心和喜悦,父亲听了只是嘿嘿地笑,并不多言。
在他们离开的前一天,请我吃了一顿好吃的。那时候也没多少好东西吃,就是一个肉菜、一个素菜和一个汤而已。不过,这已经让我的室友们羡慕得不行啦。
回学校宿舍的路,要经过一条长长的河道。那天母亲走在河道的路边台阶上,父亲走在下面拉着她的手。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开心的样子像是在谈恋爱。我跟在后面不言不语。
当时我想,这么老了(他们当年47岁),咋还这么腻腻歪歪。
别看父亲不多言不多语,心里对我们的爱,可一点儿也不少。
我一直记得19岁生日那年,父亲给我寄了一双皮鞋,还写了一封信:“过几天你就芳龄19了,特赠小尖皮鞋一双,祝你生日快乐……”
后来我跟好友说起此事,她说当年非常羡慕我收到的这份生日礼物。
父亲在大事面前,头脑也很清醒。
我第一次去老公(当时是男友)家,我们刚到两天,他的信就到了:“所谓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如果看到人家脸色不好,就回来吧。”
当然,老公全家都对我很满意,我们也在24岁那年顺利结婚了。今年女儿也24岁了,出落得亭亭玉立。
人生就是轮回呀!
上班后,才知道父亲的“厉害”
毕业后,我分回了总厂,跟父亲在一个单位。
第一天上班,有同事就跟我说,“我知道,你爸是杨工”。
我问他:“你认识我爸?”
对方说:“谁不知道杨工呀!你爸的技术好,只要车间的工艺管道出了问题,他到现场走走看看,就能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参与了许多总厂、分厂的科研项目,而且大都是担任组长,获奖证书有一大摞。
有时候分厂的工艺管道和产品等出了问题,当班人解决不了,就把电话打到厂长家里(那时只有厂长家里有电话)。厂长好几次在半夜敲我家门,让父亲去解决。
那时我睡觉很沉,只知道他半夜12点多离开,不知何时回来的。
因为父亲高超的技术,曾获得了许多科技进步奖项。
他曾五次被评为“厂劳模”,一次被评为“部劳模”。我们总厂有7000多职工,每年只有7人获此殊荣。
不过,当时的奖品,大都是毛毯之类的日用品,不值多少钱。但他却挺知足。
从1993年10月开始,父亲还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据说获此荣誉者,全厂只有十几个人。
不过,前五次“厂劳模”的资料,是其他人写的,最后一次“部劳模”的资料,是我写的。那时我已经是分厂的宣传干事。
那是1997年夏季,分厂工会的一位领导找到我,“你是搞宣传的,你爸你最了解,你来写材料最合适。”
我心里认为自家人写自家人实有不妥。可二十几岁的我不敢违抗领导的命令,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一“重任”。
我跟父亲在一起生活多年,但对他的工作内容和突出业绩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于是打算在当晚采访他。
可讷于言的父亲,对我提出的问题,根本说不出什么有效的内容,仅用三言两语就讲完了这么多年取得的成绩。
我当时气恼地说:“你这点内容,根本不够写3000字,让我如何跟领导交差嘛?”
看到我有点急眼了,母亲也附和道:“你就把你怎么干的,说出来就行了”。结果父亲还是笨嘴拙舌地说不出一二三来。
于是,我就让父亲把他这些年所干的工作、所负责的科研项目、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都写出来。
第二天,我看了一些他之前的劳模资料,花了两个晚上写好了3000多字。工会领导看完后,笑着说:“写得好写得好,还是你了解你爸!”
听到此话,我只能笑笑。
我一直想,第一个采访父亲的厂报编辑,是如何写出那洋洋洒洒10000多字的人物通讯稿的呢?
父亲第一次当厂劳模时的先进事迹,刊登在厂报的第三版和第四版,标题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我当年看完后内心非常骄傲、非常自豪,但我从未跟父亲表达过这种骄傲和自豪。
那位作者胡哥,几年后成为了四川某个纸媒的主编。但当时我们不熟,他来我们家采访时,我都没有跟他说过话。
后来我也混入到厂“文学青年”的队伍后,两人有了工作上的交集。
有一次我问他,为何起了这个标题?
他说:“我看你老爸很瘦,于是想到这句名诗”。
我说,“其实我老爸一直这么瘦,从未超过120斤”。
我再问他,“为何写了这么多字?你好像才来我家采访过一次。”
结果他说,“什么呀!我到你家采访过三次,只不过后两次你都不在家而已。”
原来如此。他接着说:“你老爸实在不健谈,全靠我问他答,否则怎么完得成任务?”
他继续说:“你老爸一看就是旧知识分子的气质,肚里有货,却少言寡语。”
听到这句话,我再次为老爸而骄傲、而自豪。
父亲在1998年退休,后来被返聘了4年多,算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每次去厂俱乐部,看到橱窗里父亲的照片(每年“劳模”的照片都张贴在这里),我心里既高兴,也有点遗憾,为何他不长得帅一点儿?
今年四月份,我跟老公回总厂故地重游。
看到俱乐部橱窗里的照片,早已换成了当地的几个道德模范,想起父亲的照片,曾在这里出现过六年,不禁泪湿眼眶……
得病离世,留下深深的遗憾
父亲正式退休后,不再关注事业,也很少跟小区的同事们来往。他喜欢一个人在网上打牌、下象棋,或是研究彩票。
我始终认为,他买彩票并非为了“一夜暴富”,而是寻求某种精神寄托,为了考察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从未听说过,彩票号码是“研究”出来的,而他每天“研究”,十几年如一日。
有一次我问老爸,“近日研究的战果如何呀?有没有中过大奖?”
他嘿嘿一笑:“大奖没有,小奖当然中过,那我不是白研究了嘛!”
之后每次过年过节,或者他过生日,我都会给他几百上千元钱,然后开玩笑地说:“快拿去买彩票,祝你早日中大奖!”
每次到他们家做饭吃饭,父亲就会提前做好一切前期工作。看到我来了,就说:“我都准备好了,该你接班了,我去抽根烟。”
看到我在炒菜,他一会儿过来跟我说:“要少放辣椒,你妈不能吃辣的。”一会儿又过来说:“你一来,我们家的调料消灭得太快了!要懂得节约哦!”
每次听到此话,我都不耐烦,心想他怎么这么小气。后来我终于懂了,这是他在跟我没话找话。
要知道,世界上有几个父亲,会跟女儿有共同语言呢?
常言道,一般从不得病的人,一得病就是大病。没曾想,这句话也在我父亲身上应验了。
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好,得大病前只住过一次医院。那是1996年,因为静脉曲张去华西医院做了手术。
他年少时去县城求学(据说他们县只考取了几个大学生),要走过一条长长的田埂路。夏天太热,他就把脚在田埂里涮一下,时间久了,就得了静脉曲张的毛病。
上小学时,我看到父亲腿上如蚯蚓一般的血管,吓得不敢看。
那些年,无论天气多热,他从不穿露膝盖的短裤。那次手术成功以后,他在夏天也敢穿短裤了。
父亲那时身体好,母亲住院看病几十次,大都是他陪护。却不曾想,一生只住过一次医院的父亲,却走在了生病40多年的母亲前面。
2022年4月,我们发现老爸突然变瘦了,体重只有80多斤,而且脖子上长了一个大包。后来才得知是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淋巴了。
父亲当年4月份住院时,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当时还未查出病因,只看到肺部有阴影。
自从上班后,父亲没再送给我生日礼物。那天他破天荒地给了我1000元钱,还说以后也给不了几次了。
就在父亲决定住院治疗前,我给他买了一件蓝色的新外套,并跟他合影留念。那也是我跟父亲唯一的一张合影。那时候他已经瘦得脱形了,只有79斤。
父亲知道自己得病的那天下午,召集全家人开会,询问大家的意见,是否同意他去医院治疗。
我们全家人都认为,应该去治疗,但是不能做化疗,毕竟年龄大了。我安慰他说,“也许治疗后,还可以多活两三年呢。”
听到此话,我看到父亲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他住院那段时间,正是疫情期间,每天只能有一人陪护。老弟主动提出在医院陪老爸。
第一天,父亲说想吃我做的韭菜盒子。于是,我和老公赶紧在当天做好,给他带了六个。可他花了20多分钟,只吃了一个。
第二天,我给父亲做了他爱吃的糖醋排骨,他吃了三小块,花了半个多小时。
我问他味道如何,他点点头。我问他头痛不,他摇摇头。
那时他已经说不出话,交流全靠写字。老弟专门买了一块写字板,让他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第三天,父亲吃了一点水果,说想问几个问题。
那天晚上,老弟忘了带写字板,父亲就把想说的话,写在了一张纸条上。大意是让母亲去办理老年补贴,通知他们家的亲戚不要过来,免得花钱破费。
看到那天晚上父亲在纸条上写的字,我感觉父亲很快就可以出院。
然而,第四天,他就因为呼吸困难,被送进了ICU病房。
那时由于疫情,我们不能去看他,只能让医生把手机带进去,通过视频看他的样子。
看到他一大半时间都处于半昏迷状态,我期待奇迹可以发生。
然而,奇迹并未发生。父亲在ICU病房住了12天后,再也没有出来……
期间,我们利用医生给他做检查的间隙,在走廊上见过两次父亲。
他的嘴巴已经安上了呼吸机,身上也插了一些管子,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
第一次我和母亲、弟弟跟他说话,他没有反应。
第二次,我们又跟他说了一些话,以为他还是听不见。结果,父亲的眼泪一颗一颗地流下来……
母亲经常说,父亲离开前,没有给她留任何话,自己也没有来得及好好照顾他,太遗憾了。
我也感到深深的遗憾。我还未来得及表达对父亲深刻的爱,表达我对他由衷的敬意,他就再也听不到了……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柜子里我给他买的衣服,好几件都没怎么穿过。看到书柜里他的几十本获奖证书,不禁难过得泪流不止……
尤其看到他把这些年对彩票的研究,都画成了图纸,粘贴后并卷在一起,拉开足有几十米长。
我和老弟都认为,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杨氏清明上河图”。
写在最后
2021年12月底的一个晚上,父亲突然给我讲起他在分厂当车间主任时发生的事情。
其他的都模糊了,只记得他说,他在当车间主任时,100多个员工里,有3人都因为各种原因去世了。
说完后,他感慨人生苦短,自己居然都80岁了。
我至今都不明白,他为何会给我讲这些故事。可我当时却说,“老爸,我觉得你不适合搞管理,还是适合搞技术。”
听到此话,父亲的脸突然红了一下。或许为了避免尴尬,他喝了一口水。
我现在都为自己的话而深感后悔。我恨自己当初为何不跟他说,“老爸,其实我一直都很尊重你,一直都以你为荣,一直都为你骄傲和自豪。”
当年父亲在厂报上看到我写的通讯和人物稿时,建议我写小说,写散文。
这20多年来,我也发表了几百篇文章,近五年也在新媒体发表了近200篇故事文、人物稿和书评等,我却从未让他看过一篇。
我始终认为,我的这点成绩,在他的成就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记得有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活在亲人的心里,他就没有离开。
我想,我跟父亲的故事,也会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即使岁月变迁,时光流逝,从未远去……
作者: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