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
乐山大佛,全名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 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 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坐像。整座佛建于唐代开元元年 (713年),先后历经3位负责人,耗时约90年才最终完成。乐山大 佛依山体而凿,露顶开龛,佛像为倚坐双手扶膝式的弥勒佛,总高 71米,头宽10米,高14.7米,耳长7米,眼长3.3米,鼻长5.6米,嘴 宽3.3米,颈长3米,肩宽24米,手部中指长24米,脚背宽8.5米、长 11米,其中右耳和鼻子部分为后来的维修中用木质结构涂灰修补上 去的。头上有1021个螺髻。大佛的佛身各部分比例匀称,整体严格 按照佛教《造像度量经》上的记载和要求施工,形态端严、镇静, 完全符合唐代造像的风格。大佛整体开山而建,而发髻等部分结构 则为后期添加。大佛在建成时,外侧曾有木阁加以保护,但后来已 经完全损毁。
佛胸部有一处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 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在佛体上修凿有一套可 以减轻山水冲蚀和风化作用的排水系统,其中在大佛头部共18层 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 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 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相互之间没有凿通。大佛的两侧 山体上各凿有1尊身披盔甲、手执戈矛的护法天王像,每一尊高约 16米,宽约6米。大佛的右侧修凿有栈道,可从佛像顶部直达抵达 脚部。栈道的岩壁上现存2处佛龛,是大佛周边的数百处佛龛中保 存最为完好的2座。栈道由上至下第一处折返的地方刻有一副《西 方极乐图》,雕刻精细,内有亭台楼阁等造像。 新中国成立后,乐山大佛得到妥善保护和维修,1956年8月16日公 布为四川省第一批历史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即嘉定大佛。1980年 7月7日公布为四川省重新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即乐山大 佛。1982年2月24日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 峨眉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