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很重要?
01都说选择大于努力。正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选择“正确”的努力。
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大到哪个城市上学,工作,和谁结婚,进入哪个行业、追随什么样的老板、与什么样的人深交;
小到我今天看哪本书、听哪门课、要不要参加某个活动、是否与某个人聚餐、买哪个品牌的电脑,等等这些,我们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
所以,选择水平的迥异,决定一个人最终的人生高度
网上有句话:你的选择,决定你的天花板。在一个老板手下,人家说你行,你就行,人家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生活中大多数人,选择都很随意。看电影时,打开视频,点进去就看。读书,拿起一本书就开始看。想提升,随便报几门课,就去听。到年龄结婚,找个差不多的人就成家。
...
邓紫棋的“差不多姑娘”,其中歌词有一句“差不多的姑娘,追求差不多的漂亮”,但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
02错误的选择,浪费的是我们的机会成本。
选择的成本,不是时间成本,也不是金钱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比如:我们选择了一个人共度余生,就等于放弃了其他人跟你在一起的机会。
看一部电影,就没法看其他电影,这等于放弃了其他电影带给我们的可能。
特别是在人生大事上,机会宝贵,错过了往往就是一生。
有关选择伴侣,李笑来、粥佐罗、周文强他们都强调,一定要选择对,这可以改写一个的命运。大到伴侣选择,小到和谁打交道,都要多重视。
平日里要多选择和优秀的人同行,和一群积极向上的人同行,即使你水平再差,但在一个整体里面,你想不行都不由你。
这是有脑科学依据的,有一个词叫“镜像神经元”,指的就是当你近距离靠近某个人,你的大脑会不自觉的将他身上的品质技能复制一份到你身上。
所以生在巴菲特家,孩子想糊涂都很难。生在刘润的家,小米想不懂商业逻辑都很难。
遇强则强,反之也成立。有个词叫“反向塑造”,当你和一群水平差不多的人在一起,你本身行,可以做到更好,但是在一群平庸的磁场里,你也被反向塑造,慢慢变得不行了。
有时候,你呆着原地不动,也是被动筛选,被剩下的选择。你不动,世界在动,你就会被迫落后
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父中,有句台词:花一秒时间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生看透本质的人,他们人生的命运注定不同。
这种一秒看透本质的能力就是多元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就说:事物影响的因素绝非单一,几乎所有因素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想要看透食物的本质,就不能站在一个角度思考,必须站在不同角度思考。
如何拥有?
第一不断跨学科学习,闭门造车也要抬头看路,在一个领域精通后,要广泛涉猎其他行业的知识。
这点就像我每天在大量阅读,大量的输入。因为好书太多。
第二,按需学习,我们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而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正进入知识爆炸时代,学习最好从需求出发,以获得最大收益。
第三,多问自己这个点还能用在哪里?尽可能找关联,当关联多了,知识间就会产生融会贯通,你就具备了更多的洞察力
最后,最重要的是多积累多元思维模型,就像“第一性原理“、”黄金思维圈”等等。
平时我也有意识的会积累这样的模型,芒格拥有上百种思维模型,这帮他在每次做决策时,总是能找到与之对应的。让他决策很少出错
今天的分享完毕,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