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提到晚清重臣李鸿章,您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由他出面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了吧,丧权辱国。的确,这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了,任谁也不能替他李鸿章抹去身上的这个污点。然而,谁又知晓李中堂心中的苦痛与无奈呢? 当他亲眼看着自己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的时候,此刻李中堂的心在滴血,因为他心有不甘,不甘数十年的经营毁之一旦,不甘大清帝国会由此丧失海上之权益……呜呼。 大败之后必是大辱,李中堂早就料到了会有这样的结果。他衡量了大清水师和日本海军的军事实力,觉得就这样仓促应战,大清水师肯定不敌日本海军。并且此时大清水师购买 洋枪炮的军费迟迟没拨下来,朝廷一方面称没钱可拨,另一方面却正在大肆地筹备慈禧太后60大寿,并且同时在为慈禧太后修建陵寝而大兴土木,哎!李鸿章感到寒心啊!户部尚书翁同穌本来就和李鸿章是死对头,一直都处处难为北洋水师,现如今又恰逢太后60大寿,经费肯定是批不下来了,只得另寻它法了。李鸿章始终也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经费问题。自古以来,打仗本来就是最花钱的。李鸿章权衡一番后,打算不打而主和。然而李鸿章不过只是一位臣子,打与不打的决订权还是在慈禧太后手里。太后决订打仗,李鸿章也无可奈何。然而就是这场仗毁了李鸿章,因为北洋水师打败了,而且李鸿章被派去和自己的老对头伊藤博文签订战后事宜 。 战死沙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打了败仗,而且还要去和敌人签协议,这弄不好就要成为千古罪人啊!这时的李鸿章可谓是万蚁噬心,这种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想到此处,李中堂便老泪纵横,去吧!自己便成为千古罪人。不去吧!有负于朝廷。在个人荣辱和朝庭安危面前,李鸿章自然是以个人荣辱事小,朝庭安危事大。李鸿章去了日本,在长达几个月的谈判中,李鸿章在对于日本政府提出要清朝赔偿给日本3万万两白银的无理要求,不是一再还价,就是装傻充愣,全然不理 。 李鸿章沉得住气,日本人却沉不住了,他们想如果李鸿章死了,谈判可能会更顺利地进行下去,所以日本人就决定刺杀李鸿章。也是算李鸿章命大,只是中了一枪。这一枪对于李鸿章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他由此增添了和日本人谈判的筹码。谈判中他以这一枪硬是要伊藤博文减去了一万万两白银。这一枪李鸿章想自己也中得值了,一枪减了一万万两白银,若是可以,再中两枪又何妨。 面对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 ,李中堂也想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可惜他虽有力拔山兮的才能,但也是独擎难撑力弗支啊!
上述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