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凡渤伦效应
100多年前,凡渤伦在其著作中提出<有闲阶级论>提出炫耀性消费。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只是获得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这就出现了一个和"贪便宜"截然相反的消费奇特现象:只买贵的。商品定价越高越受消费者青睐。
同样一件衣服,如果你说30元买的,别人会觉得质量很差,款式也不咋的。如果你说,这是国际轻时尚的新款,500元买的,别人就会觉得,是还不错。这季流行这款。
如果你开的服装店生意不好,很多人就想打折打折便宜亏本洒狗血:老板跑路了,见钱就卖。
其实也可以换一种方式,利用凡渤伦效应:重新装潢店铺,赋予一个高大上品牌故事,重贴标签,标签价格后面加两个零。也许有一定可能性会大卖。
运用:
1、贵不是目的,炫耀才是。
贵,但是不能炫耀,是不会有人买的。所以,贵的东西,必须一看就让人知道贵。比如LV的包,Burberry的围巾,iphone的手机平板等有了这些经典的标志,别人就知道我买了大牌,贵的,有价值的,能有面子的,能显摆的。
2、穷人也有"炫耀需求"。
这种需求有另外一个名字"装"。装是一种刚需,一种就算没钱也要展示自己优越感的强烈需求。
记得上大学那会,经常从图书馆抱着一堆书回宿舍,这中间的一段路,感觉自己特别高大上,气质卓越。一个星期后,原封不动抱回图书馆,只不过看了几页。
中国42%的成年人,一年其实看不完一本书。你要怎么办?千万记住,帮助他装,别揭穿。
3、如果你是医生,还可以利用凡渤伦效应"只买贵的"给人治病。
曾有研究对12名帕金森患者进行实验,一针1500元的"贵药"比一针100元的"便宜药",改善情况要高9%-10%,但其实,实验提供的药都只是同一种生理盐水,只有安慰作用。
刚毕业那会我在移动营业厅上班,店长对AB两款差不多的手机定价,也体现了这种消费心理。
A手机进价300,B手机进价400,B手机进的很少,大量进货A手机。
定价却是进价低的A手机卖1000元,进价高的C手机卖600元。结果反而,A手机热销。因为顾客觉得多400元,手机拿出去高档一些,值了。
凡渤伦效应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心理"导致的,东西越贵,越好卖。
运用凡渤伦效应要注意:贵不是目的,能让消费者恰到好处的炫耀,不露声色的装,是核心。做到这一点,商品就能越贵越有人买。
你身边有哪些商品符合了"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消费心理,快点留言给我讨论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