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老师说“由于未来总是不确定的,所以人们不乐意延迟消费。把今天可以吃的苹果推迟到明天吃,就不仅有早晚之别,还有有无之别——明天不一定能吃得上这个苹果了。”
经济学最基本的假定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定,它说的是,人都是利己的,人所做的选择行为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写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人具有趋利的本性。
可人生有限、未来不定,在这样的前提下,很显然提早享受、及时行乐是最理性的选择。
所以,在那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中,把小孩子放到一个封闭的空间,给他们面前放一块小饼干,告诉他们随时可以吃掉饼干,也可以选择忍耐15分钟,然后获得更大的奖励——两块小甜饼。结果多数的孩子都选择了不忍耐,当即吃掉小饼干。我们能说小孩子也做出了最理性的选择吗?未来的15分钟对他们来说太过漫长,15分钟后的未来对他们来说也意味着不确定。
所以,我们也看到在深圳有这么一帮年轻人,他们不去上班,聚集在“三和人才市场”周围,做工资日结的活儿,挣到一天的工钱就去玩三天的游戏,他们混吃等死、四处闲逛、露宿大街,没钱了就再去打一天的工,经年如此。看似,他们也理性地极端,他们极致地践行了“及时享乐”,决不允许享乐被延迟一分一秒。
可为什么于此同时还能看到那么多“非理性”的人?他们放弃原本唾手可得的享受,做出违背天性的选择,在即时利益面前克制着、约束着,使身心不为所动,他们如苦行僧一般在那条同行不多的路上跋涉着。本可以拿来消费的资金他们将其投入长期市场,本可以用来消遣的时光他们把它用作读书思考…他们将当下的享受拒之门外,你说他们不理性吗?
事实是,他们更理性,因为这个世界存在“补偿机制”——凡是肯用现货换取期货的人都会得到补偿。他们把现在的资金投入交易市场,换取未来的收益,丰厚的利息是补偿;他们把现在的消遣时光小心收起,换取未来的无忧,更好的生活是补偿。而且,现货与期货之间的交易时限越长,补偿越丰厚。
所以,我们依然可以说人是理性趋利的,但区别是,有人逐长利,有人逐短利;有人逐大利,有人逐小利。
熙熙攘攘,皆为利驱,而我们,终将被趋往何处?
(后记:周五下午5点半,下班时间到,走廊里是人们嬉笑的声音,讨论着今天要去哪吃、去哪玩,我却体验不到周五的快意,焦虑于今天的写作主题、方向。眼下的享乐在写完文章之前是个莫须有的概念。可随着文章的写完,竟然获得了新的感知,一个让我惊异的感知。豁然开朗,来自于文字的一次自我救赎之旅就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