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坐在摄政街的办公室里,室外阳光灿烂,室内的两个同事在大声聊着她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有意思的人和事。我刚刚完成了手上写的一份文案,发给同事之后,松了一口气,如果当时面前有面镜子的话我一定也会看到我那空洞的双眼,突然一阵强烈的感觉袭来 —— 我的整个世界,好像只有我自己。从头到尾,我都是一个人。
我收拾好东西提前离开了办公室,下午四点,街上的人群川流不息,女士们穿着夏日最耀眼的花裙,孩子们跑来跑去,享受着暑假的美好。但这一切仿佛与我无关,我仿佛只是一个被隔离的个体。我拎着笔记本电脑,想想自己能去哪里,又意识到好像哪里也不能去,于是我慢慢走回了家。
孤独是一种很平常的感受,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孤独。但我们却很少去真正面对或将其公之于众,因为在你告诉别人自己感到孤独不能忍的同时,往往也简单直接地传达了一些潜在的负面含义:你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一个社交面不广或不善社交的人、你缺少朋友、你就是太闲了、你没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你不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你需要一个恋人。。。而今天我就想恬不知耻地把我内心孤独的一面和我时常涌起的孤独感与大家分享。孤独并没有什么需要掩盖的,如果长期感到孤独,我们是否需要做些什么来改变,或者向外界寻求帮助,希望有经验或想法的朋友能够一起讨论。
在这里我首先承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处在 “焦虑地为自己找事情做” 的状态中。你要问我现在最羡慕谁,其实并不是日进斗金或者名利双收的同龄人,而是身边那些每日规律且充实地工作和生活着的普通人。我期待有一天,在我醒来之后,我的日程表上写着,接下来的一年,你每天必须做的是这个,三个月内你得完成这些,半年之后你得做成什么样子 —— 清晰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和付出对等的报酬。听上去或许有些可悲,但几曾何时,一个普通现代年轻人的工作状态竟成了我的梦想。
大学毕业以后我选择了留在伦敦,我知道我一直想留在伦敦,即使现在的我不能申请任何一份正式的工作,即使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一个人面对一台电脑,做着一些大都没有结果也没有回报的事。但如果这样的状态继续下去,那我留在这个地方的意义何在?行业里的一些前辈曾告诉我,做了这行,很多时候就是孤独的状态,身边的人来来去去,你的荣辱成败,大都与你自己一个人相关。
讽刺的是,我从小就自认是一个比较享受孤独的人。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我有大把和自己相处的时间。年少时期我喜欢阅读,写小说,看电影,画画,跳舞,有时候就在家里放着音乐自己跳,做做运动,不亦乐乎。我对电影的热爱,也是由于自己独处的时候,挖掘了大量的电影作品观看。夜深人静的时候,沉浸在影片中的世界里,曾是我最美好的享受。我甚至有意避开一些同学组织的聚会 —— 重庆人热衷的吃火锅搓麻将爬山唱K吃江湖菜。。。我更爱把自己放在电影或书本的虚拟世界里,想象一些遥远又迷人的情景。我和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不免发呆傻笑,大脑进入另一个世界。但我不反对社交,我爱我的朋友们,我身边一直以来都有许多我非常欣赏和喜欢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无比快乐。
当我真正意识到,很多事情需要我一个人去经历和完成,没有人能在身边说,“我们一起吧!” 的时候是在伦敦念大学期间。一时之间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东方的集体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每个人都选择不同的课程,每个人都在做不同的事,每个人都努力成为最独特的自己。尤其是当你身边的同学大多都是人文艺术学科的 “嬉皮士”类型,更难发现有什么群体可以去加入,如果大家看到有几个人总是聚在一起做同样的事,就会心照不宣地认为这几个人要么自我感觉良好拉帮结派,要么内心极度没安全感必须粘在一起相互取暖。而你有关系不错的朋友,能够一起喝酒聊天蹦迪看秀,但多数时间都一个人匆匆奔波于图书馆、教学楼和餐厅之间,才是正常的酷酷的大学生。这种观点很幼稚和片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不过我倒是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独来独往的时候,插着耳机听着吵闹的音乐,就算是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也是一个酷炫的“独行侠”。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图书馆熬夜。只要精神充实,日程表有满满的安排,我从来不觉得孤独对我的影响有多大。虽然有时也希望回到家,有一桌的人围着热热的饭菜等我一起吃。
工作之后,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总体来说就是,身边能够交心的朋友,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都一个个离开,和之前稳定的男朋友也分手,工作性质更是灵活得让我不知所措。如果我不一直去主动和外界联系,那我也许能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呆上一整个月毫无动静。我第一次这么强烈地感受到孤独的可怕,不仅是现实世界的孤独和空虚,就连曾经很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变得空空荡荡。我花了大把的时间做一些消磨时光的事 —— 写一些有头没尾的剧本故事、看看youtube上网红们千篇一律的推送、甚至慢吞吞地做饭和涂指甲油。有时我会想,要不要去另一个地方看看我能做什么。有时候又会想,是不是只有当我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身边才会有络绎不绝的人来投奔和相伴,所以我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充满焦虑,一直在寻找突破口和一个清晰的方向,但我所处的位置又是那么尴尬。我无比羡慕现在男友的工作,与一百人一起为一部电影工作,所有的程序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报酬也不菲,影片上映后能在演职人员表里找到自己的名字。他不会理解 —— 你舒适的生活,不用起早,也暂时不愁生计,无中生有,毫不知足。但他也不知道,我这辈子,其实最怕的就是空虚和碌碌无为。
说到恋爱,大家也许会一致认为,你明明有伴侣,为何还喊孤独。是的,我可以安排周末和他一起看电影,散步,逛展览馆。我也可以在他不忙的时候与他发信息聊聊天。但这并不意味着会消除我的孤独感 —— 他人永远是他人,如果因为惧怕孤独而一直捆绑着他人,那也会是一段不健康的关系,说到底,即便是步入婚姻的两人,人生还是自己的人生,孤独感不会因此而离去。
我试着把我的生活井然有序地安排起来,让每一天都不浪费,寻求更多职业发展的机会。但孤独还是常有的事。我并不是思乡,即使回到家乡,有家人陪伴,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感也仍然存在。也许我需要遇到一个所谓的soul mate吧。 我们总是不断憧憬未来的日子,憧憬自己变成想要的那个样子的那一天,所以一个人头也不回地朝前奔去,却往往忽略了当下的需求。
约会、派对、繁忙的工作和办公室的谈笑永远只是短暂的欢愉,而抵抗孤独,精神充实、内心平静而满足,才是一生需要不断追求的状态。
希望我能慢慢好起来吧。
(2018年8月21日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