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河流云
虞美人-听雨
元 .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傍晚,孩子在写作业,我随意翻着一本词选,《听雨》就这样不经意间进入了我的眼眸,撞进了我的心田,荡起了阵阵涟漪。
猛然惊觉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人生已到不惑之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回望逝去的岁月,眺望未知的时光,感觉人生就此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段风景。
四十岁之前,人生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有初升时的羞怯,喷涌而出的张扬,如日中天的骄傲。人生在这四十年里从天真烂漫到青春肆意再到成熟稳重。最无忧的时光,最激情的岁月,最鼎盛的事业,往往在这段感到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蜂拥而出,成为岸边的垂柳夏木。美得想起来就浑身发颤,情难自抑。
而四十岁之后,便会觉得时光是如此的经不住使用(挥霍是不敢想象的),一天似乎刚一睁眼,马上又该安眠了,短的让你措不及防。于是,四十岁之后的人生便是一轮西斜的晚阳,每过一点,便与黑暗接近了一步,而生命就这样在一天天的接近死亡。或许正是明悟了这一点,恐惧于这一点,便常常会有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伤。
四十岁之前,往往得到多于失去。年少时得到父母家人的宠爱,无忧无虑自由生长;青年时得到爱人与工作,并因此而享有了灯红酒绿的浪漫和肆意;中年时有了孩子,或许还有小有所成的事业,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好不快哉?
但四十岁之后,则是失去多于得到。此时,我们首先失去的可能是年迈的父母,于是,人生便失去了一道最坚实的堤坝,生命变得孤独而无助。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之后,失去的是孩子的崇拜依赖,渐渐长大的儿女,必将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必将开始一段不同于长辈的生命历程,于是,逢年过节短暂的相聚之后,便是长久的守望。人生到此,得到太少,失去太多,最后失去的便是健康,各种疾病如赶集似的蜂拥而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乒乒乓乓齐上阵,一番“热闹”之后,便是“冷寂”,人生也该谢幕了。
掩卷长思,某位哲人的话浮上心头:“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比得到更为本质。”这竟然是如此的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