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天气颇为寒冷,李老师及退休的老干部们能够坚持来上课,这种精神着实可嘉。
李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凡四训》中“立命之学”的最后一篇“总结”,其核心要点是:命有我造,福自己求。学习完毕,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接着学习的内容是中国国学的编年史。编年史最著名的是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录了长达1362年的重要史事。作者选材的主旨,专取“有关国家兴衰 ,生民休戚,其经验教训可资学习者。”宋神宗因其可作政治的参考资料,赐名《资治通鉴》。
与《资治通鉴》不同,《史记》主要以人物为中心,书中涵盖了王侯将相、游侠商贾、文人墨客等各类人物,以人物作为历史的中心来展开叙述。
今天我们还学习了《论语》《为政篇》中“君子不器”这句话。孔子从不认为自己仅是一位老师,也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做官或者单纯写书的人。他秉持“述而不作”的态度,谦虚地认为自己只是将前人的内容转述一番而已。孔子自身修养极高,礼、乐、射、御、书、数等各项技能都学得十分出色,他还深入学习《周易》,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并尽可能地多学知识,因为“君子不器”。
在课堂上,跟着李老师我们还学习了传统名句“致广大而尽精微”,此句出自子思的《中庸》。其含义是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而《中庸》所倡导的乃是最高道德标准,这才是人生修养的至高境界。在治学方面,主要强调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知方法。

今天的学习内容还有“老三篇”。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先学习了毛主席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此文写于1939年12月21日,是毛主席为纪念白求恩而写的。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老三篇”的第二篇《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1944年9月8日,为了追悼张思德同志时写的。他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各不相同。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则比鸿毛还轻。他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老三篇”的第三个部分《愚公移山》是主席在1945年4月23日至6月1日,在七大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闭幕式上的闭幕词。毛主席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决心。在七大上,确立了主席的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这是党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因此,我们今日再次重温学习了这一重要内容。

最后,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美国作家弗朗西斯·特里威廉·米勒写的《人类惠师爱迪生》。爱迪生仅上过三年学,却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其发明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250亿美元。他一生拥有1099项发明专利,总发明数量达到三千多项。总之,今日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我又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我作为一名退休的老人,能经常来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国学班听课,感到十分幸福与荣幸。国家对于退休老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场地,还请了专门的教师给我们上课,我觉得应该珍惜学习机会,尽量多学一些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025年10月22日 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