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情与送小篓

打人情与送 小 篓


       在胶东地方话中,早年间有一种送礼叫打人情,还有一种叫送小篓。

       理发店,老百姓习惯叫剃头棚,师傅不仅会剃头也都有些推拿手艺,小孩子受了惊吓或厌食等毛病在医院看不好,找剃头师傅推拿几下往往效果不错,乡里乡亲的他是从来不收钱的,那么这个人情就算欠下了,只好赶上年节送些东西还上人情,这叫打人情。

       我家隔壁是药铺,药铺老店员的眼镜只有一只腿,另一边用线绳套在耳朵上,说话的时候低着头,眼睛使劲的向上翻着。除照方抓药,他们也会诊脉看些小病,这是他们的份外之事,照样不收分文,人情又算欠下了,还是赶上年节送些东西还上人情,也叫打人情。

       朋友、同事和邻里之间帮忙大多如此,帮者无所图,受者心存感激,遇上节日打打人情。打人情的时间一般都在中秋节之前,一斤或两斤月饼足够。百货公司的月饼只有两种,青红丝馅的每斤七毛八分钱,五仁馅的每斤八毛二分钱,都是县食品厂生产的。使用草纸把四块月饼卷成圆柱状便是它的包装了。

       当年工资调整是按照人数的百分之多少进行,争抢激烈。先是各自列举自己的工作时间、对单位贡献、家庭状况等,强调自己应该长工资的诸多理由,之后便是八仙过海,有的人顺其自然,鲁莽些的开始坐地炮,聪明的送礼打通各个环节,这叫送小篓。

        在生产队,以工分计酬。生产队长对评定工分有绝对的权威和话语权,因此他便成了头脑灵活社员送礼的目标,以求得农活干的轻点,工分评的高点。这也称送小篓

       还有临时工转正、职称评定和分房子等林林总总也大致都是如此。送小篓与打人情不同,打人情体现一种谢意,被社会广泛接受,而送小篓是拟获取,目标不同小篓里的内容也不同。

        为什么叫送小篓?通常老百姓在堂屋的房梁上系一根绳子,把不舍得吃的东西放进白柳条编的小篓里挂在上面;走亲戚的时候,把东西装进小篓,上面盖上一块新毛巾,带有浓厚的原始乡土气息。送小篓大概是由此引伸而来吧,只是内涵已南辕北辙了,多了些讽刺意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投稿非主题·′不一样′秋季征文) 父母在老家在,曾经流行的《常回家看看》热歌,于忙人是呼吁、是...
    愚公_3dda阅读 3,674评论 2 36
  • 一 秀河在双坝村东边绕了一个大弯,冲出一片乱石滩。石大如屋,石缝间长出的麻柳树,又粗又壮,双坝村的人就把乱石滩起名...
    轻读漫写阅读 10,333评论 33 308
  • 晚上七点半,老伴和邻居那些亲如姐妹的妇人,一起散步归来。她经过阳台,走进我的书房,手里提着一瓶油,说: “这是花生...
    雁韧阅读 5,132评论 10 42
  • 文:轻腾创者 别人只会赠送你可以买得起却不愿意花钱购买的礼品,却不会赠送你买不起的礼品,深以为然。 中秋快到,看到...
    1bdcc660f394阅读 2,929评论 0 0
  • 我想写写我的父亲,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写。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想写,但是总是不能无法难以不肯下笔,下不去笔,我对父亲的感...
    普雅也是花阅读 7,624评论 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