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内容:
0046.《公冶长篇》惟恐有闻:你害怕接受新鲜事物吗?
0047.《公冶长篇》久而敬之:人生何必如初见,但求相看两不厌
今日朗读语句:
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o一声),何如其知(zhi四声)也?”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原 句 译 文
5.14 子路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没有做完(好)时,就怕又会听到另一件(新的事物和道理)。
5.15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之为‘文’。”
5.16 孔子评论子产:“具有君子的四种品德:行为谦逊,尊敬上级,关心群众疾苦,用人符合道义。”
5.17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交朋友,交往越久,越受人尊敬。”
5.18 孔子说:“臧文仲养着大乌龟,给它住的房子,房顶呈拱形,柱子上画着水草图案,像天子的宗庙一样,这怎么算明智?”
5.19 子张问:“子文三次做宰相时,没感到高兴;三次被罢免时,没感到委屈。卸任前,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怎样?”孔子说:“算忠心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儿来的仁?”又问:“崔子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抛弃家产跑了。到了另一国,他说:‘这里的大夫同崔子一样。’又跑了。再到一国,再说:‘他们同崔子一样。’再跑了。怎样?”孔子说:“算清白了。”问:“算仁吗?”答:“不知道,哪儿来的仁?”
精 华 解 读
惟恐有闻:你害怕接受新鲜事物吗?
子路是个急性子,接受某个观点之后就想马上实践,在完成之前,他甚至会害怕再听到新的观点或者理论。在当下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一定不乏子路这样的人。我们有时害怕新鲜事物,甚至会为此而焦虑,根本原因是我们害怕跟不上节奏的“失控感”。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也犯了子路的这个错误,不妨放平心态,不要阻碍自己接受新鲜事物,因为我们可以至少先做到了解,然后再判断是否要实践。
久而敬之:就算再熟,分寸感也得捏得“死死的”
孔子夸晏子善于交朋友,因为相处得越久,人们越会看到他身上的可敬之处。反过来想,晏子一定也能做到不管认识多久,不管“混得多熟”,都能注意分寸感,尊重对方,以诚相待。这与我们前面说过的“朋友数,斯疏矣”的道理不谋而合。尊重他人,不要触碰他人的边界,这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
今日感悟
5.14书上有很多道理,听了不一定马上就能做到,应该多听产生心理认同,听了之后慢慢做,同时兼听其他的,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判断,才能真正实践。一听就做不行,听了不做也不行。
5.15不耻下问,是一件很难的事,问是学习的过程,下问才能把下面的人搞定,才能少犯错误。
5.16恭:恭是对自己,端端正正、和颜悦色、气定神闲的状态。评价一个大臣三个方面:对自己,对上,对下。
5.17交往很久依然敬,交友的一种方法。人与人之间,保持分寸感。
5.19违:走了。清:爱的是洁身自好。仁心很难判定。从一个的行为,能看出一定的东西,但也很难判断其内心真正的想法。
一个是什么样的人是由其他人判断的,不是他自己,我把自己困在了原地,往前走,那就不是我要的原来的那个人了,往后走,没有我,不买书,不买课,是因为自己困在其中,那些书本道理,我不想去实践,还是走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