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第二天一大早,还赖在温暖的被窝里,便接到朋友小孟打来的电话,没寒暄几句,便直奔主题:“你说咋着才能考上编啊?”略带急切和一丝无奈,电话那头传来这么一个具有时代意义而发人深省的问题,让我想笑又不知从何回答。朋友小孟也算是一个资深考编人士了,从2014年开始加入考教师编的队伍,至今已奋战了三四个年头,却还没有上岸,目前的身份是“代课教师”,还没有端上公办教师这个“铁饭碗”,焦灼的心情不言而喻,小孟是个实在人,她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她目前的状态,况且今年考编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两个多月,大敌当前,六神无主。我于是笑着劝她说:“你今年没问题,就算排队也该轮到你了。今年你会时来运转的,好好准备就行。”我不知道这颗定心丸对她是否起作用,我想,至少会缓解一下她焦虑的心情吧!
朋友小孟现如今在一所民办学校代课,工资不低,教学任务也不轻,有一次,她在QQ空间里发心情打趣“如果有一天我死了,就是累死在**的。”和小孟一起考进那所学校的同事们,大多都已经考上了编,脱离了“苦海”,上了岸,只有她一人,还在孤军奋战,当初我和小孟就是在这所学校认识的,我们俩的办公桌挨着,平时没课的间隙,我们就一起复习、做题、讨论,办公室里6个人,有5个考编,当时我们的办公室被同事们戏称为“学霸办公室”,当时浓厚的学习气氛,都是小孟带起来的,每天早晨来到学校,小孟就拿着书到办公室对面的音乐教室里去背题,她那时的学习状态,可以说是如痴如醉,她的书上,全被记号笔画的满满的。一有空闲的时间,小孟就拿出书来复习备考,我们还时常在一起讨论不懂的问题。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们同事几个建立了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谊”。
但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当时我们几个都先后考上了教师编,了却了多年来的心愿,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唯独小孟,这个学习热情最高涨的人,却迟迟没有得到命运的垂青,“屡试不爽”,小孟是阳谷人,考到阳谷去是她多年来的心愿,可天不遂人愿,我们都替她感到着急。
像同事小孟这样的考编人士不在少数,身居县城,面对“扩编”这巨大的诱饵,有多少没就业的大学生不为之所动,于是出现了辅导班学员爆满、面试审核现场排起巨龙长队的火爆景象,试问:有多少人对这个职业是真爱,是向往已久的?我想十有八九都不是,或难以承受家人的催促,或是迫于生活压力。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医生这样的职业,是最理想的职业了,尤其是家里子女尚未就业的父母,对“教师招聘”“公务员考试”这样的字眼万分关注,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从事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甚至把远在北京、上海工作的孩子叫回来,参加考试,在父母的观念里,什么“梦想”什么“打拼”都没有考编重要,“考上了编制,这可是正式工作,每个月按时发工资,不比在外边强啊!这可是铁饭碗”,有多少父母打着如意算盘,把怀揣城市梦的孩子逼进了考场。
然而,教师编真的就这么完美吗?真的是考上了就可以高枕无忧吗?我看未必。伴随这种火爆场面的同时,经常也有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乡镇条件太差、教师工资太低、学生难管教等等,这简直就是一个火坑,更有传言称有的人刚考上编一看学校条件如此差,马上辞职了,不管传言有没有真实性,乡村条件差是千真万确的,新老师心里有落差、打退堂鼓也很正常。这就形成了:考上编的抱怨条件差恨不得马上离开,没考上的挑灯夜战废寝忘食也要坚决考上,这样的围城,实在让人无奈。
且说考上编的人群中,有不少人是随大流就进来了,之前从来没干过教育,对教育一行谈不上热爱也没有反感,对待自己的工作也是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学校没有认同感,对学生没有感情,生硬的管理,甚至把自己对工作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拿着菲薄的工资,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而且要做一辈子,这是一件多么煎熬和可怕的事情!自己不开心事小,误人子弟事大。
其实,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职业是完美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理性看待教师这个行业,如果它是你儿时的夙愿,那么放手一搏,争取早日入编,如果你的性格本不适合做老师,只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那么入编对你来说,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然而人生有时候没有那么多可选择性,如果你顺利考上了编制,那么就要抱着空杯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即使有再多的埋怨,也要不忘初心,不要被眼前的一点小困难给吓倒,世界上永远没有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的工作,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就要耐得住清贫,没有春蚕吐丝的精神,哪来桃李满天下,只有享受这个过程,才能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
在这里也呼吁那些父母们:对教师这个职业多一些了解,不要再强迫孩子考编,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不要把个人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当老师绝不是简单的买本复习资料上个辅导班这么简单的事,如果你不热爱做学问,如果你不能忍受默默无闻,如果你还没有做好一辈子投身教育事业的准备,那么盲目考编将会带来后患无穷。
考编热,什么时候能降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