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生活在农村的母亲个子不高,体型微胖。母亲没有多少文化 ,但也是勤劳、善良、吃苦、节俭的人。
听我姥姥说起,母亲年轻时心灵手巧,母亲姊妹多,没有条件上学,村里有教唱吕剧的,就跟着我大姨天天晚上去学,当时,由于母亲年龄太小,只能混进去躲在桌子底下偷着学,最后,大姨没有学会,反到时母亲学会了,所以教吕剧的老师破例收下了母亲。再后来母亲嫁给了我父亲,镇上有什么地方文艺活动,原来和母亲一起唱戏的人,经常来约母亲一起参加,母亲最拿手唱主角戏的有“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剧目。
母亲不但戏唱的好,手也巧,街坊邻居的婶子、大娘都夸我母亲的针线活好。
记得小时候给我和弟弟做鞋子,母亲都把鞋帮用针绣上五颜六色的花。穿着去上学,既漂亮又养眼。村里四邻逢喜事做喜被的,总能看到母亲忙忙碌碌的影子。
那时我到周六周末不上学时,母亲边干着她的针线活,边教着我姐弟俩读《小蝌蚪找妈妈》,还给我俩猜谜语,“南山顶上一片麻,横七竖八里面插,一棵麻扒四两,算算能扒多少麻?”当时我俩计算错了,母亲还引导着我们去怎么算,这些童年趣事,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今天早上4点30就睡不着了,突然对老家的父母亲有点牵挂。今年的情况,回家的懒了,每次和母亲打电话时,听到母亲回答我的话是,我和你爷都挺好,不用挂念。真是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父母对孩子有十份的爱心,孩子能有一份的爱心来回报父母,父母就很开心。
记得,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每年到阴历的八月十五左右,红红的枣儿挂满了枝头,枣子下园时,母亲总是拿着一些枣子给左邻右舍的去送。小孩子都一样,自己家没有的东西就是喜欢。后来母亲经常跟我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教着我学做为人处事。
在我初三毕业下半年,在校住了一个多月,有一次回到家时,母亲急急忙地做饭,用老式的风掀咕哒咕哒地拉着。听到我说晚上不在家住一晚就返校时,母亲的眼里噙着泪花,但脸上却露出了高兴的笑容。那时的我不懂母亲为什么眼里噙着泪花。如今的我,自己有了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母亲当时的心情。
后来,我到乙城市上学返校时,每一次,都是母亲把我送到路过村口的公共汽车上,并和我约定,到校的第一件事是报平安。电话铃滴滴响起的第一声,母亲瞬间接起了电话,我想到了母亲提前骑着自行车,早早地到了舅舅家,舅家与我家有六里路的距离。“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让我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真正含义。
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每次,做点好吃的面条,母亲总是舍不得吃,把好吃的面条盛到我和弟弟的碗里,母亲却喝汤。那时我俩是真是太不懂事,不知道让给母亲吃,而是我俩吃得津津有味。
今天的父母亲都变老了,头发变白了,眼眉也低垂了,苍老的脸上皱纹也变多了,个子变矮了,母亲的腰还有点弯了,多亏弟弟家离的近。有啥事都是弟弟在家跑前跑后的多。弟弟一家人无怨无悔的付出。默默地感动着我。自我出嫁近二十年来,每年弟弟家地里种什么,弟弟都是第一时间送来,让我们一家人偿鲜,我和老公都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有你这样的弟弟真好。
如今的我们,条件也好了,弟弟也在县城买了房,等交了房,他们一家人都搬来了,到时我和弟弟两人共同照顾着父母亲。替弟弟多分担些家务劳动,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到了晚年,个人尽个人的心,让父母多享受点。别让我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我更应该做到常回家看看。
今天五一节我回家了,母亲身体行动不是很方便,但也把饭早早地做好了。边吃饭,母亲还不忘记提示父亲去园里看看播种的花生都出来了吗?我赶紧放下手中的饭,快步地走向园里,花生出得参差不齐,可能播种时,有深有浅的缘故。回到家里,我和母亲说明花生出的情况,母亲接着和我说,下午接近黑天或者明天早上,去把花生露芽的地膜扣开。免得高温把花生烤坏了......。
饭后的母亲,又听起了吕剧“小姑贤”,母亲还引不住地哼哼几句,我也在一旁伴着母亲随声附和的唱起来,父母亲都哈哈地笑,我也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