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点认为,成为顶级人才,应该专注于一个领域」。
但马斯克这种专家型通才的成功,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些通才的现象。例如掌幄英语的人学起法语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容易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习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
以上都是关于「迁移学习」的例子。
Part 1
什么是迁移学习?
我认为迁移学习就是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为什么说是「举一反三」呢?
因为迁移学习在本质上知识模型是无需改变,只需要稍加调整。
就好比我们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把这个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学摩托车上,很快就能学会。
再好比我们学会了项目管理后,把这个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做早餐上,当做微型项目管理,肯定做的很有效率。
Part 2
为何需要迁移学习?
1 、「迁移学习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是靠的方法,学神之所以成为学神是考的迁移学习。学神一般能够将某一学科中获得的某种知识、技能或态度,运用到其他学科或者生活情境中。
现实生活中,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体量,我们总是一不小心就陷入其中,让学的知识之间孤立作战,无法自拔。只有通过学习场景的迁移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2、「迁移是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迁移来实现。
要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迁移学习的培养入门,否则问题解决也就成为空谈。
Part 3
如何进行迁移学习?
就如同查理芒格那样,能够同时涉猎心理学、数学、社会学、物理学等等领域,构造出100多个思维模型,相互之间形成连接,融会贯通,迁移运用起来可谓得心应手。
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场景迁移能力呢?
马斯克大神级别的迁移学习两大步:
1、 把知识解构为若干的基本原理
马斯克发表在Reeddit AMA上的回答描述了他是怎么处理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把知识当做一颗语义树--确保你理解基本原理,正如树干和大的分支,再寻求树叶/细叶,不然他们就无法挂靠
2、 将这些基础原理在新领域重构
马斯克将他在人工智能、科技、物理和工程学中学到的基础原理在不同领域重构:
【在航空界致力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的创立】
【在汽车界致力于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特斯拉(Telsla)的发明】
【在火车界致力于超回路列车(Hyperloop)的设计】
普通人可实操的迁移学习三部曲:
1、 建立认知
建立知识是可以在不同场景中迁移运用的认知,一切围绕解决问题建立问题知识树,而不是学科知识树。因为学科知识树最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持续反思
联想的三大方法论之一就是复盘力,其实就是持续反思的能力。通过在平常的不断反思复盘,在生活中刻意强化练习,常问自己这些问题:
【它让我想到什么?】
【我过去还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为什么会让我想起它?】
【我听过还有其他人翻过类似的错或者有做得更好的吗?】
【这个方法还能用到别的场景吗?】
我自己在平时的反思最多的一点,就是产品力的迁移,最后发现产品力可以迁移到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产品方法论其实就是等于解决问题方法论,还等于做菜方法论。
如此,产品力的技能就从工作中迁移到生活中各处,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刻意强化练习。
3、 构造模型
深入总结做过的事情,试着从底层搭建知识模型,让它成为解决不同场景问题的通用版本。
自己总结的模型一旦多了起来,做起事情,就越能如鱼得水。用现在最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做事越来越有套路了。
自己抽象的一个产品力模型是镜头理论,面对不同的事情,需要调整不同的焦距,持续关注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最重要的就是切换镜头焦距的速度,可以一秒变小白,也可以一秒变老板。
并且镜头理论可以套用到沟通上,不同的焦距代表不同人群的沟通思维,比如老板思维,用户思维,设计思维,程序员思维,测试思维等等,面对不同的人迅速调整到对的焦距,沟通也能如鱼得水。
作为马斯克的超能力-迁移学习力,是学习的一大利器,习得其法,定能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