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月饼很狂热,到什么程度呢?即使独自一人,每年中秋节前,我都会积极地参加各种月饼展销会,试吃每一家的样品。然后将市面上不同的月饼品牌一一买回家去,慢慢试吃。
农历六月底,妈妈要来探望我,问起想要什么家乡特产。
“给我带3粒合浦黄记的3斤大饼头吧,我要自己留着吃,也要送人。”
要五仁叉烧心。我强调。
五仁叉烧,以咸入味,夹肉。听起来像咸肉粽或者肉包子一样,失去了“点心”应有的精致文雅。好似骨子里带着点流于市井的不上档次。
或许加了叉烧的咸味五仁月饼,确实少了几分糕点的花哨,却多了几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风骨。这一味月饼,占据我童年中关于月饼的全部记忆。
幼年时住在农村乡下,一条泥尘滚滚的公路穿过小镇的中心。只在街日,公路才因赶圩的人群而热闹起来。小镇的物质匮乏,中秋月饼,只有五仁叉烧这一种。四个月饼一筒,比牛皮蜡纸包起,外面贴上会掉色的红纸,用毛笔墨水书上“五仁叉烧”四字。里面的五仁,优劣参差。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即便月饼心是坏了烂了的五仁,也是舍不得扔掉。至于叉烧,只要是肉就好,哪管新鲜不新鲜?10块钱一筒,每年也还要等到八月十五当天才能去买两筒应节。那样的月饼里,多半塞了许多便宜的糖冬瓜,运气不好时,甚至可能遇到霉掉的五仁。
听起来,这是一段如此粗鲁且毫无美感的回忆。
然则,在那个暴烈的年代,除了暴烈的努力活下去,如何还有别的选择呢?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与生活抗争,珍惜眼前的幸福而努力活得更好。这样的一种态度,就好像五仁叉烧之心,实实在在,独善其身。
偏生用料繁多又细碎,想要把五仁叉烧这月饼做得好吃,是难上加难。榄仁、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仁、叉烧,须得样样优质,再配以精良工艺。任何一样不足,这饼的味道就毁了。做人,一如做饼。以五仁和叉烧许下愿景,精神上,要保有仁、义、礼、智、信,物质上努力追求繁荣。
缺一样,都是不够用心。
几年前,相识十数年的一位朋友,毅然辞去在广州名企的工作,回到广西的小县城故乡。我问他,回去什么打算?朋友说,学着打理和继承家里的月饼作坊。
起初,我是抱着“精神上支持一下朋友”的想法来光顾他的饼店。然而,第一次吃,一颗吃货的心就被俘虏。
五仁选材,十分用心,特意选用优质的美国大杏仁,以提升月饼的嚼劲和口感。里面的叉烧丝丝分明,鲜香入味不油腻,蓬松里略带嚼劲,又并不宣兵夺主,反而层次分明,把五仁的爽脆清甜烘托得恰到好处。
十分偏爱家乡这种大饼头的做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立意,净重3斤的五仁叉烧,必须与人分享,才可能吃完,就好似这团圆佳节的初衷。像切生日蛋糕一样,把大饼头一刀切下去,柔软香酥的饼皮塌陷之后,饱满的叉烧就会被挤出来。吃的时候,用手。没有刀刀叉叉的累赘造作,众生平等,回归原始,朴实痛快。
饕餮之后,舔吮手指的那种满足又意犹未尽,实在是让人念念不忘。
原创作品
2013年8月22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并非关于吃的一切】
微信搜索:chilechilechile (谐音:吃了吃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