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希望来一次一劳永逸的喷发,于是我就能变成一个不同的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老师,
有个问题我想向你咨询一下。我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没有太多的社会气息。我的领导经常暗示我,在工作上可以像优秀的同事学习,察言观色、多领悟领悟领导的意思,但我就是始终无法让自己完全做到那样。如果要我像其他人一样去逢迎拍马,我会特别不舒服,我就喜欢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所以,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是在别人看来还是很有书生气,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褒扬。你觉得我是应该继续这样保持下去,还是需要做一些改变呢?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愿意把你的困惑告诉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却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下。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应该改变自己。改也好,不改也好,都是别人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到底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1】对于这个“好”的定义,我认为可以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来说明:精神上充盈踏实,积极乐观,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我们进入社会之后,就应该实现生活上的自力更生,在物质上能够实现独立,解决自己养活自己的问题。如果这样的变化,无论如何是你都认同不了的,那么你可以考虑不做出任何改变,否则自我意识和日常行为的相互抵触,会让你陷入持续的自我否定之中,更严重可能引发自我认知紊乱。但是,这个问题背后又反映出你了的自我怀疑,如果你现在过得很好,那么我想大概率是不需要去思考这个问题的,一定有一些事情触动了你,比如那些人通过这些你所不屑的行为,得到了你想得而得不到的东西,因此原来不想改变的你才会产生改变自己的念头。所以,如果有些改变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那我觉得是可以去尝试的。
【2】我们在描述一些自己不认同的人或者事情的时候,是很难做到非常客观,有没有可能你信中提到的那些人,他们平时只是比其他人对领导、同事更多了一些关心、赞美,让别人心理上觉得更加舒服,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更多发展的机会。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情感方面的需求,假设你是领导,你的下属更关心你、更积极响应你,也有相应的能力,如果有机会你是不是也愿意更照顾他。也许你在描述的时候,并不会太注意到这个点,因为它是你潜意识里的心理活动。这不是一种特别积极的想法,它可能毒害你的思想、蒙蔽你的双眼,从而阻碍你自己的发展。《伊索寓言》里有一则关于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因为没有办法吃到葡萄,所以狐狸只能自我安慰葡萄是酸的。同样,我们在待人接物方面可能不如他人,所以有时我们会说他人是阿谀奉承、逢迎拍马。
【3】我们的价值观和处世观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基本上已经定型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想要去做出一些调整和变化,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虽然你有了这样的想法,但是我觉得你大概率上还是会保持现在的状态,因为你单纯、也喜欢单纯地做事情,这样的工程或许对你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因此,我觉得你更应该考虑的是另一个方向,如何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又有足够的能力去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像前段时间热播都市剧《理想之城》中的苏筱,她独立、正直、有个性、不圆滑,凭借着过硬的专业能力在职场中闯出了一番天地。相比年轻时候,人到中年需要去面对和解决更多的生活考验,比如事业发展、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等等,稍有不慎生活可能就是一地鸡毛。